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观点1+1

当我们老了,能去哪里安度最后时光?

蒋萌
2016年06月22日16:12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当我们老了,能去哪里安度最后时光?

背景:新华社报道,位于河北三河市燕郊镇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自2011年对外开放,目前已有超过1000名老人入住。其中,95%来自北京,平均年龄82.5岁。养护中心负责人表示,这里2011年开始接收老人,当年只有40-50人入住。但随着近些年老人们对异地养老开始慢慢接受,养护中心的接收人数逐年增加,在2015年,平均一个工作日入住一名老人。

新京报发表观点:在大城市人满为患、物价高昂的现实下,“异地养老”不但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更优化了资源配置,让大城市和周边地区协同发展,这样的模式无疑值得提倡。但也要看到,许多老年人在选择异地养老的同时,还在承受着公共服务的不便。这是他们挥之不去的心病。这其中,看病是头等难事。在河北燕郊等地养老的北京老人,医保报销目前还是不够方便。老人在燕郊看病,得回京报销,医保卡有时一压半个月,想看病都难。而在嘉兴等地养老的老人,仍无法在异地刷医保卡,他们须先行垫付,再回上海报销。国务院从今年开始推进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努力在年内实现省内就医异地结算,两年内老人可跨省直接结算。而在地方政府层面,以京津冀为例,三地不久前共同签署《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16年-2020年)》,三地民政部门力争五年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和户籍壁垒,统筹规划特色养老服务片区。这些积极的举措,可以解决当下一些老人的现实难题。应该看到,这些老人“异地养老”相当于减轻了大城市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目前的城市拥堵等做出贡献。所以,这样的市场需求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政策呵护。只要我们的社会保障系统,尽快做到全国联网,就可以实现地域之间人口的双向流动,而不是目前,人口大规模向大城市单向流动。

小蒋随想:我认识的老人中也有几位入住了燕郊这家养老院。他们反映,养老院条件不错,照顾得挺好,价格偏高,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按照全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收费逐级提高。有老人说,交了养老院的钱,自己也是“月光族”。他们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自己也想居家养老,但社区养老配套不足,年纪太大离不开人照顾,儿女不在身边或也年龄不饶人,保姆不好找且人工成本上涨快,所以只能选择住养老院。有关报道中,燕郊这家养老院入住老人平均年龄82.5岁,也说明“高龄住院”的不得已。北京的老人为何选择河北这家养老院?一是距离北京较近,二是北京同档次的养老院的价格令这些退休金已不算低的老人难以承受。据我了解,燕郊这家养老院入住率已很高,现在想住进去似乎还得“排队”……我们已进入老龄社会,社会的养老配套是否已准备好?现实中,养老院常常呈现两极分化——条件好的收费贵,收费低的条件差。中间价位、条件适中的“经济适用型”养老院很缺乏,置很多拿着普通水平退休金的老人于“难上难下”的尴尬境地。至于异地养老,也分为不同情况。那些胳膊腿灵便、“年纪尚轻”的老人去海南等地养老,是为了享受晚年生活,推进实施医保异地结算,会给他们带来便利。但那些“走不动”、离不开人看护、在家难以为继的老人,更需要的是先有适合的养老院住,然后才涉及如何报销医药费。在北京和上海,一些拿着相对高的退休金的老人尚且要去周边小地方的养老院;广大中小城市退休金较低的老人以及农村无退休金的老人能去哪里度过最后的时光?人人都会老,养老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与努力解决。

记者“当督查”能挖掘更多“猛料”吗?

背景:5月3日至31日,四川省委开展了2016年的第一轮正风肃纪集中督查。这次集中督查的一大亮点,是抽调了6名一线记者,分别进入3个督查组,作为省委督查组工作成员。抽调记者进入省委督查组,并不多见。

京华时报发表王石川的观点:舆论监督在反腐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邀请记者进入督查组,也算是尊重舆论监督的一次实践。受邀记者应该清楚,此行是要履行职责的,既不必受宠若惊,也无需战战兢兢。记者成为督查组成员,可利用自身优势,发挥督和查这两大作用。先说督。对于记者而言,这个督就是监督,舆论监督、媒体监督往往需要通过一个个有责任意识的记者来呈现,需要一篇篇有力度的报道来表现,这正是记者所擅长的。再说查。督查督查,光督不查就会跛脚。一线记者显然不缺观察和查看的能力。报道中有个细节,两名记者发现只跟随督查组走,无法发挥媒体优势,于是向组长请示:出去走走,明察暗访。这一明察和暗访,果真找到了不少“猛料”——发现去年洪槽沟泥石流造成损失的赔付,怎么一年了还没结果。而且,洪槽沟到现在还没治理好。这就说明只要真查实查,就会不虚此行,这也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启示。记者加入督查组,是有益尝试,至于究竟能带来多少实效,尚需相关部门梳理和总结。但就这种模式本身而言,可圈可点,值得推广。从媒体的角度、以媒体的思维,发现问题,不断探索监督模式,进而让“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纪检监督”落到实处。

小蒋随想:有的单位在内部强调“防火、防盗、防记者”,说明有人试图反媒体监督,印证了记者曝光丑闻的威慑力。四川抽调记者进入省委督查组,是希望发挥记者“嗅觉”灵敏的优势,去发现和揭露问题,同时表明督查组工作也要公开透明,接受媒体监督。必须指出,即便没有参加督查组,如果记者尽心尽职,也可以发现和报道各种问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记者参加督查组,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类权力”,将在调查中获得“免于恐惧”的权利——记者调查时受到安全威胁并不鲜见。如何保护广大记者的合法权利,同时约束记者恪守操守,防止少数记者进行有偿报道或收黑钱就不报丑闻,是进一步的追问。新闻说,有记者发现只跟随督查组走,无法发挥媒体优势,单独暗访却发现“猛料”。这也说明督查组可能遇上“迎检与摆拍”,未必能看到真实的东西,这是值得督查工作反思的。如果权力督查与媒体监督较好地结合,能够弥补彼此存在的不足,这是如虎添翼的,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推广。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