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南方日报:超级计算机 还要走向应用

施经
2016年06月22日09:18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超级计算机 还要走向应用

  最新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显示,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登上榜首,中国超级计算机上榜总数也首次超过美国名列第一。这一消息令人振奋。

  超级计算机被誉为“现代科技的大脑”,是航天工业、气象预报、地震监测等领域的中枢神经。毫不夸张地说,通过超级计算机研发水平,即能大致判断一国的科技综合实力。我国超级计算机研发起步不算晚,1958年开发的首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开始了在该领域的探索。1983年成功研制“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让我国具备了进行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能力。从1992年开始,我国研发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2010年,“天河一号”成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此后,“天河二号”一度稳居榜首,直至为“神威·太湖之光”所替代。“神威”的运算速度是“天河二号”的两倍、美国“泰坦”的五倍。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杨广文曾做过形象的比较:“这套系统1分钟的计算能力,相当于全球72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这是我国超级计算机研发能力提高的有力证明,也是坚定不移搞创新结出的硕果。

  对于超级计算机,不少人有这样一种偏见,认为计算机由处理器等拼装而成,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以至在2010年超级计算机会议(SC2010)上,有供应商高管开玩笑:“将100000台Android智能手机连起来,就能制造最快的计算速度。”这无疑是想当然,因为除了处理器,计算机的“架构设计”(指网络系统和软件系统)更加重要。计算机并非无条件地服从“1+1=2”的铁律,不合理的架构将使其性能大打折扣,而合理的架构则需要科研人员通过反复计算和试验取得。在芯片等原材料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计算机的计算速度直接体现了内部结构的优劣,是创新水平高低的体现。也有人质疑:超级计算机使用的处理器等大多由美日进口而来,我们是否依然掌握研发的主动权?确实,“天河二号”依然采用英特尔公司的芯片,直到美国限制对华出口处理器后,“神威”才选择国产芯片。不过,选择英特尔芯片几乎是国际主流计算机的普遍选择,包括日本的“京”同样依赖进口芯片,我们不能因为材料取之于人便断言丧失了主动权,关键要看最终由谁赋予计算机灵魂。

  我们也必须看到,国产超级计算机尽管运算能力一流,却也存在不足,比如在日常应用上。一方面,这与我国科研开发模式有关,在获得财政支持后,科研团队往往只负责完成科研项目,不会为商业化提供可行性方案。据统计,国内超级计算机研发经费中用于开发应用软件的尚不足10%,而在美国占比多达30%以上。超级计算机未能充分投入商用,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与部分企业对超级计算机“貌似熟悉,实则不甚了然”的情况有关。2014年4月,“天河二号”试运行对外开放,但只有120家企业和研究机构选择试用,许多商用飞机公司宁可使用陈旧过时的计算平台也不愿意采纳新技术。

  超级计算机要充分走向应用,既需要相关部门和科研团队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推广、宣传,更需要鼓励企业积极接触、尝试新技术,发挥前沿科技的潜能,真正造福社会。

(责编:董晓伟、王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