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南方日报:不要盲信志愿填报服务机构

施经
2016年06月21日09:40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不要盲信志愿填报服务机构

  再过几日,各省即将陆续公布高考成绩,并进入填报志愿阶段。据报道,不少家长为让孩子进入理想学校,花重金请培训机构“支招”填报志愿,个别机构要价已达10万元。

  志愿填报服务的诞生与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有关。虽然不同省份存在区别,但大同小异:学校被分为不同批次,批次与批次的分别,大体意味着学校的优劣。这就给部分考生造成较大风险,因为位于第一批次末尾的考生稍不慎便可能跌入第二批次,从而造成考分与录取学校“不对称”的情况,因而有人声称“填个好志愿比考个好分数更重要”。在服务机构出现之前,我们填报志愿所依据的是厚厚的《填报指南》,《指南》罗列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历年的录取分数线,我们要做的是找出自己的分数所处的大略位置。显然,数据分析量较大,而服务机构凭借“大数据”的权威,通过专门的软件工具为考生量身定做独属个人的填报方案,大数据的海量计算能力和专家的名气显然折服了不少家长。在高考这样的关键阶段,家长绝少吝惜花钱,他们争相寻觅权威机构,也是希望为孩子争取优势,机构的天价正是借着家长的焦虑而水涨船高。

  填报志愿显然存在一些规律和技巧,但所谓规律和技巧更多是指一些经验,这些经验不能完全依靠大数据计算出来。服务机构的“大数据”,其工作原理同个人分析招录信息时的基本相同,只是扩大了数据选取范围,可是,数据选取范围的扩大并不意味着结果的参考价值必定随之提高。因为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常有波动,从而导致录取分数偶尔发生较大变化,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使用过《指南》的考生便明白,此前的数据参考价值将大大降低,盲信之容易被误导。可是,大数据非但“未意识”到这一点,反而纵容这一缺漏,由此推之,大数据的可信度并没有人们所想的那么高。

  当然,最令人起疑的还是培训机构的收费是否合理。许多机构按小时计费,如“500元/小时,一次咨询时间超过20分钟则按2小时计算”,更多的则落实到人,如规定“一人5000元”,而收费依据是什么呢?我们假定费用分别用于支付软件费、设备损耗和专家。由于软件和设备的损耗相对固定,因此,费用主要部分均支付给专家。据北京一名记者调查发现,当地一家咨询机构,“有七八年行业经验的老师收费是22800元”,“有6年经验的老师收费是20800元,要是有3年经验的老师收费则为16800元”,而院长的收费标准是28800元。我们虽然承认填报志愿存在规律和技巧,但这些规律均建立在对数据的专门分析上,既然数据分析的工作已尽数交给计算机,这些专家便再无理由获取畸高的报酬,“天价”背后存在着炒作和欺诈的嫌疑。每年高考分数公布后,学校都会组织志愿填报指导会,由老师为学生进行“一对一”服务,各大高校也会到各省就录取原则和方法作说明,这显然比付费机构来得权威、周全。最关键的是,考生亲自梳理报考院校历年分数,实际上是在逐渐熟悉未来所就读的学校。再权威的咨询机构,也只能代劳数据加工方面的工作,并不能代替考生完成心理上的准备工作。

  且不论这些机构是否有提供填报志愿咨询服务的合法资质,它们的收费标准带有太大随意性,相关部门需着手调查、予以规范。同时,教育部门可自行组织专家,开发公用、免费的大数据系统,为考生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