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钱江晚报:我们怎样做父母,这个话题依然沉重

戎国强
2016年06月17日08:27 | 来源:钱江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我们怎样做父母,这个话题依然沉重

  6月10日下午5点,刚参加完高考的四川渠县高三毕业生小斯(化名)突然失踪,6月13日,他的尸体漂浮在渠江江面上被人发现。自杀前小斯在QQ上留言表明,家庭缺乏温暖,特别是父亲的粗暴,让他感到绝望。

  做个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是容易的,只要生理上没有什么障碍就行。但是,做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父母,就不容易了,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就更难了。但是,有的人以为,自己有了孩子,就天然地获得了教训孩子的资格,好像教孩子是一件不需要学习的事情。一些家长自己不学习、不自省,很随意、很任性地对待孩子,却不知道自己给孩子的内心世界带来黑暗,掐灭了孩子对生活的希望,最终导致悲惨的结局,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人不是只有吃饱穿暖就够了,人有自尊的需要,情感的需要。特别是未成年人,他还没有能力建立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家庭、父母是他唯一的精神庇护和情感源泉。当他长期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最基本的情感支持和精神庇护时,他的世界就坍塌了,他与世界的联系就会断裂。很不幸的是,很多父母并不懂得自己的孩子,也不懂得自己的行为会在孩子身上产生什么影响。他们和自己的孩子在一个锅里吃饭,在一所房子里睡觉,但是,他们和孩子活在两个世界里,很少交集、交融。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他们不知道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说到这里,不知道应该更同情小斯,还是应该更同情他的父母。如果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充分的爱和温暖,他们还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吗?对许多父母来说,似乎有了孩子,就等于有了打骂孩子的权力。

  小斯父亲抱怨孩子给自己添累赘的情绪,只有在一种前提下会产生:生育不是父母自觉的、深思熟虑之后的负责任的行为。许多父母有这个习惯:经常向孩子诉说养育的辛苦,让孩子觉得自己欠了父母的。当孩子对自己的出生充满了负罪感时,而出生又不是可以由他自由选择的,这种被强加的负罪感就变得无法逃脱,这时,他对幸福就无感了!

  小斯的临终告白,值得已经做了父母和准备做父母的人们认真读一读,如果同时再读一读鲁迅的《我们怎样做父母》一文,就更好了。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