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北京晨报:让孩子们多些立体式学习

贾晓村
2016年06月01日09:45 | 来源:北京晨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让孩子们多些立体式学习

  六一儿童节的来到,让孩子们如何快乐成长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其中,快乐学习尤为重要,而在快乐学习中,实践活动课程,是现阶段可行的、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

  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追根溯源,我国远在古代,“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二千多年前,我国《学记》就明确提出学习要“藏焉、息焉、游焉”。孔子主张知行统一,学、思、行结合。近现代有许多教育家对活动课的功能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教育家蔡元培“五育并举”的主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活动课程”进行了实践和探讨。周一贯老师写的《综合实践:跳出语文学语文》一文中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作了有力而详尽的阐述。

  放眼国际,德国、美国、英国很早就提出了综合性学习,在学习中寻求个体的身体、情感、知性、价值、实践朝向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伦理的诸学科,诸学问领域的全体性发展。2002年日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增加了“综合性学习时间”。由此可见,国外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众多科目中,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比如,我们完全可以独辟蹊径、因地制宜,开展关于北京胡同文化、桥文化、茶文化、京剧文化等一系列专题实践活动课,一学期就一至两个专题进行深入探索、实践与研究,学生可以到实地参观、学习、记录、采集资料,到课堂上展示交流、汇报成果,活动的效果可以分阶段呈现,有学生的照片、视频、习作、手抄报、小制作、才艺展示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就某个专题的实践要入脑入心,学有所获。贾晓村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