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街老鼠”何以伤了群众的心?

“支持征收工作、不做过街老鼠。”近日,这样的标语出现在雁塔区粮食局的家属院内,标语的悬挂者是红会医院西侧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指挥部。据指挥部一位负责人称,部分住户为达个人目的煽动群众,抵抗拆迁,而为提醒其他群众不受蒙蔽、蛊惑,制作了这条横幅。目前,标语已经被替换。(5月26日人民网)
“过街老鼠”,这种带有强烈侮辱意味的字眼被相关部门用到了拆迁住户身上,也难怪网上一经爆出,就引来大批网友的口诛笔伐。笔者相信,这应该不是该部门有意而为之,毕竟贬低讽刺拆迁住户对拆迁工作的开展一点好处都没有。但是这种“失误”却让人哭笑不得,虽然本意在于防止群众被蒙蔽、蛊惑,但是这种过激的词语只会引发人们的反感,起到相反的作用。倘若该部门在拆迁宣传中能够理智谨慎,就会避免这种“失误”,就不会让网友揪住“小辫子”,让那些居心叵测之人借题发挥,致使下一步的拆迁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可能会有人反驳:只是遣词造句上的“失误”罢了,人们至于这样咬文嚼字么?笔者觉得,当然至于。有网友发现这种“不恰当”的标语并第一时间发到了网上,网友们也热烈呼应,进行围观和讨论,并迫使标语的悬挂单位替换了标语。这从侧面上折射出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参与政治决策和社会事务的热情正在渐渐高涨,人们民主意识提高,监督的代入感逐渐增强,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了当今社会民主化程度正在随着人们意识的觉醒和增进而不断提高,“中国梦”的实现也有了更坚实、更牢固的民主思想观念的基础。
对“过街老鼠”如此较真并不是群众过于敏感,而是这种词汇有意无意传达出来的鄙视确确实实地伤了他们的心。因此,一些部门在面对群众时,一定要打起精神,认真对待,特别是那些同最基层人民打交道的部门,务必谨慎理智,考虑周全。一定要颠覆一些错误的想法和观念,譬如群众知识水平低,宣传搞得再好他们也看不懂;或者老百姓就爱胡搅蛮缠,不必在意他们的看法;或者群众观点五花八门,没法做到全面照顾。
尤其要警惕官本位思想衍生出来的对群众的轻慢和蔑视,如果从根本上就没有将群众放在心上,而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那么那些对群众的轻视、漠视甚至是敌视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就像“过街老鼠”的标语一样,展露了相关部门的“不用心”,也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只希望这样的“标语”不再出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