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观点1+1

“凉山的悲凉”远不止“上学爬悬崖”

蒋萌
2016年05月25日16:21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凉山的悲凉”远不止“上学爬悬崖”

背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在崖下上学的孩子们,需要在家长的保护下,攀爬两个小时才能回家。县里曾几次规划过修路,但因造价大概在6000万元左右,投入和产出极不相称,一再搁浅。

新京报发表观点:政府的责任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上所担负的责任,也是各级政府部门更应该正视的问题。当责任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责任应该是政府重要的衡量因素,而非经济效益。更何况,就当地而言,这两者并非全然冲突,并非所有的经济投入都无法产生经济效益。悬崖村其实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是很好的,致富不难。最近县乡干部和旅游扶贫帮扶单位密集调研,也外聘了地质学家杨勇,对旅游和道路规划进行科学评估,力求在保护好当地宝贵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制定道路开辟和旅游开发,带动当地脱贫。精准扶贫需要对接贫困人口的精准需求,也需要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化的开发扶贫方案。而据最新消息,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表示:经决定,州里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接下来马上组织论证彻底解决方案。希望悬崖村的孩子和村民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小蒋随想:关于凉山的悲凉新闻已有很多。……贫穷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导致,凉山处于深山的闭塞、当地民风的原始、基层进取意识不足、扶贫只授人以鱼、某些群众等靠要、甚至有人越穷越吸毒、以贩毒养吸毒等问题复杂交织,呈现出一团乱麻的景象。对“悬崖村”的村民而言,想必世世代代都是那般艰险地出行,若不是孩子上学不得不爬悬崖这一“爆点”,或许难得关注。“被聚焦”下,当地决定先修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这仅是迈出了很小一步。改变凉山的状况,需要组合拳,需要科学规划,有缜密步骤的精准扶贫。更重要的是,要让当地人逐步摆脱精神贫瘠。如果出一个悲凉新闻,才勉强“动”一下,还是头疼医头。

网约车“被黑车化”究竟是谁造成的?

背景:5月22日开始,山西太原市将展开为期3个月的出租汽车营运秩序整治行动。“滴滴”快车、专车等被列入“黑车”名单,市民每举报一辆“黑车”可获奖励100元。

京华时报发表王云帆的观点:严格说来,对正处于高速成长期的网约车,要执的是什么“法”都是一个问题。太原此次对非法客运的专项整治,公开的依据是《太原市客运出租汽车服务管理条例》。问题在于,这个管理“出租汽车服务”的条例能否想当然应用于网约车?去年10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曾有专家称,“办法”最迟5月底出台。如今已是5月下旬,“意见”和“办法”要赶场出台,时间已经不多了。严格执法的前提,是有良“法”可依。就目前来看,在“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之下,地方对网约车的“封杀”可以休矣。

华商报发表杨鹏的观点:今年全国两会上,交通运输部框架性表示,鼓励网约车新业态规范发展,不会对网约车一禁了之,要给网约车一个合法出路,“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公众的需求,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需要”。而对于众人牵挂的顶层设计何时出台,只是表示“有了初步想法”。可以肯定,网约车,尽管有上面明确“鼓励”的绿灯亮起,但由于处于法律上的身份未明状态,往往又会掉入“非法营运”的泥淖,可以说,红灯、绿灯一起闪,这叫网约车还如何往前走呢?在各地不断传出严查消息的背后,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是离网约车新政出台还有多远?

小蒋随想:这事在网络上遭遇一致吐槽,不光是因为太原方面把网约车生搬硬套为“黑车”,而且鼓励群众举报同样是由群众开的网约车疑似挑起“人民内部矛盾”。群众欢迎网约车,管理者不待见网约车,算不算是又一种干群矛盾?对管理者而言,确实需要平衡各方权益,确保公众的出行安全。但在群众看来,问题多多的出租车牌照与经营垄断迟迟不改革,却要对受群众欢迎的“鲶鱼”——网约车开刀,难免让人产生利益垄断下的权力打压印象。公众认同网约车需要规范,同时公众也会警惕权力者打着规范的旗号夹带与民争利的私货。针对网约车的法规“难产”,说明背后掣肘势力颇大。这种拖延导致网约车“被处于”灰色地带,造成“既不合法,违法又存争议”的尴尬,这一责任其实不在于网约车自身。在此情况下,这么“整”网约车,有关方面不脸红吗?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