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评:仅靠重奖“内线举报”攻破“黑作坊”还不够

洪乐风
2016年05月19日16:43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地下“黑作坊”“黑窝点”“黑餐馆”等,屡见报端,却又屡打不绝。

“黑作坊”等之所以黑,是由其天然的操作特性与不为人知的环境细节决定的。是不是非法制售?是不是贴牌假冒“三无产品”?是否使用劣质有害原材料?是否使用非法添加物?……凡此种种,真正了解“奥妙”的多是内部人员。依法打击的难度也就在于此。如果没有内部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与证据,光依靠外界监督执法、突击抽查的成本一定非常高昂,事实上也难以取得有效突破。

堡垒往往容易从内部攻破。但此前,对举报人的奖励门槛不低、奖励不够、保护欠佳等等,严重制约着“内线举报”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守护食品药品安全。因此,激发社会公众和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对“黑作坊”等的举报热情非常必要。

日前新修订实施的《北京市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亮点凸显。举报奖励的范围扩大,奖金调高,门槛降低,线索认定的手续更简化,尤其是特别鼓励“行业内举报”,最高奖励可达30万元,都将增强“内线举报”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对举报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举报人可以不到现场来领奖,能大大降低举报人被曝光、被报复的风险,有利于唤醒更多未泯的良知,使更多人勇敢站出来举报行业内的所谓“潜规则”。

及时兑现对举报人的奖励,严格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发动起最广泛的“内线监督”,比单纯依靠新闻媒体、执法部门的外部监督更容易攻破“黑作坊”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同时还可杜绝可能的“寻租”风险,促进执法公平化,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

其实,保护证人、举报人的法治原则,也应当广泛适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比如设立证人“安全屋”,比如举报平台的便捷化、安全化,让一条偷拍的微信上传、一段偷录的视频发送都能及时获得执法者的回应,……最全面地保护举报人的安全和隐私,同时祭出最严苛的执法利器反击打击报复者,必将使打击违法犯罪的行动更高效,惩处不法商家的重拳更精准。

也要看到,《办法》修订的再好,也还只是“纸上政策”,在操作过程中如何不打折扣地落实好执行好更值得关注。特别是面对可能猛然增多的举报量,有关部门是不是真的做好了技术、资金、机制等准备?事关《办法》运行的效率,更事关政府机关的公信力,不可大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仅靠重奖“内线举报”攻破“黑作坊”当然还不够,要消除人民的“口腹之患”,筑牢食药安全“防火墙”,就必须构建起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公众参与、媒体监督、法治保障的社会共治格局,就必须用最严苛的法律、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建立科学完善的治理体系。只有产管并重,严守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才能撑起撑好全民健康的“防护伞”。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