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别让“市长热线”成了“失常热线”

李红军
2016年05月17日14:01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记者近日在多个时段拨打多地的市长公开电话等政府热线电话,发现不少存在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要么长时间占线,要么拨通后无人接听。在拨打东北某中心城市的市长公开电话时,记者连续拨打100多次无法接通,也没有任何语音提示信息。不少群众向记者反映,用半小时甚至1小时以上才能打通政府公开电话的现象十分普遍。(《半月谈》5月17日)

近年来随着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推行,不少地方相继设立了“市长热线”,旨在听取民意,改进政府工作,做到下情上达,彰显了政府应有的民生情怀。然而,本来蕴含制度善意的“市长热线”在一些地方竟然沦落成了一种官场道具,百姓有事情向“政府热线”咨询或者求助时却遭遇了“闭门羹”,要么长时间占线,要么无人接听,“市长热线”成了名副其实的“失常热线”,难怪公众对此颇有怨言。

令人忧虑的是,不仅“市长热线”频频出现“肠梗阻”,包括政府部门、第三方机构以及公共事业单位在内的公共服务热线,也是“热线”不“热”,在公众心目中产生了十分不好的印象。零点咨询去年进行的公共服务热线公众印象调查显示,96.9%的公众至少听说过一条公共服务热线,但提到对其印象,仅有28.8%肯定是“亲民好举措”,54.7%认为“有些鸡肋”,还有16.5%认为“纯属摆设”。

“市长热线”也好,“公共服务热线”也罢,设立他们的初衷原本是为了方便群众,可是一旦让“热线”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也就失去了“热线”的意义。“热线”既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听取民意的一种渠道,又是公众表达诉求的一个平台。只有让它“高效运转”,真正“接地气”,才能够下情上达,使公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圆满解决,从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反之,“热线”形同虚设,只能是忙无效之劳。

眼下打造阳光政府、责任政府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视公众关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设身处地地为群众分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亲民政府。从另一方面讲,民主监督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一环,政府只有通过各种“热线”反馈信息,听取广大群众意见,并及时改进工作,这样的政府才能受到群众的信任与拥戴。“市长热线”成了“失常热线”,本该通过“市长热线”解决的问题却不能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笔者以为,“市长热线”别成为群众绕不过去的“坎”,“市长热线”不设立便罢,一旦设立后就要名副其实,真正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唯如此,才能提升政府公信力,从而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别让“市长热线”成了“失常热线”。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