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规避风险  遵循规律

推动国家级新区持续健康发展(当今聚焦)

叶裕民
2016年05月15日02:4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国家级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布局国家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使命。从现实情况看,2010年以前批复的新区起步早,发展速度、质量、规模与初始目标接近,中心城市外溢效应明显,较好起到了国家级新区的作用;2011年以后特别是2014年以后批复的新区,起步期正好赶上经济新常态,一些新区发展速度、质量、规模与初始目标距离较大,且存在较大风险,亟须把握规律、规避风险,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正视发展风险

  背离发展目标的风险。根据《关于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级新区的发展目标为: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快于所在省(区、市)的总体水平,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新区打造成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现实中,一些新区在编制发展规划时仍然强调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大多设定在15%乃至20%以上。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下降。为了谋求高增长,一些新区重返传统发展模式,土地财政、项目带动、粗放发展有所抬头,与中心城市展开恶性竞争,有悖于国家级新区承担的转型发展、结构升级、体制机制创新等使命。

  新型城镇化受阻的风险。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出,要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促进精明增长、产城融合,严格控制城市的外延性扩张,促进存量土地有效利用。然而,一些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土地开发先于项目建设,项目投资先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时,一些新区项目质量不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发展,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公共服务和生活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另外,一些新区大力推进办公楼宇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却由于需求不足而大量闲置。新区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失衡,可能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障碍。

  遵循客观规律

  遵循城镇化规律,适度调整新区战略目标。当前,我国城镇化面临新形势,人口在短期内大规模聚集已不大可能,城镇化应由外延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城镇化规律,调整国家级新区发展战略,降低发展规模和速度要求,强化质量控制。可以实施周期性滚动规划,即以前5年达到一定质量的开发速率为基准预测未来10年的开发规划,以此滚动,强化实施评估与监督,每5年对规划进行评估和调整,使发展规划既满足现实需要、又不至于无序扩张。

  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促进新区与城镇体系协调发展。一些地方为了强化新区发展,在土地指标、公共财政、税收、人才等各方面给予其大幅度优惠,致使中小城市发展机会明显减少。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应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妥善处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关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在管理机制上,应处理好中心城市与新区的关系,实现统筹协调:一方面,控制新区资源配置力度,建立新区与中心城市及其他城市公平竞争的发展机制;另一方面,凡是可以通过中心城市或原有开发区(高新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挖潜得到解决的空间问题,优先进行存量用地再开发,适当放缓新区建设速度,提高开发质量。

  遵循城市建设规律,形成高品质空间格局。新区开发应坚持以人为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先行,为就业者和常住人口配套建设相应的住房,促进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举家迁移;建立全方位职业培训体系,为新区居民提供上升通道。这是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同时,以居住区为载体,配套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以高品质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吸引企业,形成新区创新发展新动力,促进新区朝着空间有序、产业高效、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方向发展。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15日 05 版)

(责编:王政淇、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