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坐牢也吃空饷”与“崽花爷钱不心疼”

“坐牢也吃空饷”与“崽花爷钱不心疼”
背景:陕西宝鸡市扶风县林业局有一个名叫李新奇的副站长,此人十多年不上班工资照领,三年前因做生意违法进了监狱,但依然领工资。
京华时报发表刘雪松的观点:坐牢也能吃空饷,显然有权力的默认与许可。但个别领导的默认,能够形成多个部门、众多知情人员的默契,表明这种权力生态,完全有能力将监管架空,完全可以通过人为干预,将监管制度沦为虚设。这是舆论感到最痛心、最失望之所在。林业局、林业站,相关领导竟然以各种理由,强调不去管的正当性,强调不愿管的合理性,这种连“窗内事”都懒得管的卸责,让世人领教到了滑天下之大稽的作风。究竟是谁领走了这份空饷,是谁设计了这个漏洞,是谁架空了监管,监管又为何装聋作哑?这些疑问,迫切需要上级监察机构一查到底,给社会一个明确答复。
华商报发表杨鹏的观点:从报道来看,因为县级财政困难,李新奇当年被“分流创收”,由于经营不善,从而产生了大量债务,2009年再次上班后,讨债人就经常上门讨债,导致李新奇难以正常上班。此后,林业站前后几任领导也有意按照人事制度予以申报,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却未能申报,这使得李新奇最终成了一个长期吃“空饷”的人。可以看出,李新奇吃“空饷”,并不完全是个人原因所造成的,或许,正因如此,才使得单位在处理吃“空饷”问题上,底气不足,难以坚持原则和制度刚性。可是,对于公权单位而言,原则被放弃,制度被搁置,恰恰是所不能容忍和允许的。“空饷”之所以能被吃,不完全是吃的人有多么厉害的隐身本领,更多是因为这种“吃”的行为本身就被监管者所疏忽、漠视、甚至纵容了。
小蒋随想: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崽花爷钱不心疼”。有关部门的领导虽然负有审查之责,对李新奇“在编不在岗”心知肚明,但反正不是掏自己的钱,这些人对李新奇吃空饷睁一眼闭一眼。或者说,有关人员懒得去“得罪”人,干脆弃守自身职责。而且,不作为未必会受惩处。多个部门的领导对此事“踢皮球”、装糊涂,这些人无疑都有责任。但从“稳定大局”的官场思维看,多部门的干部一并受惩的可能性有多大?所谓的“共同责任”没准会沦为无人担责。正因如此,许多人对卸责有恃无恐。更大的隐患是,如果有一人吃空饷,在单位内部就算开了“先河”,其他人也可能“照此办理”。据说,自2012年以来,陕西省多次开展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的专项治理。可透过李新奇“坐牢也能领工资”,治理效果能令人“满意”吗?
“掏鸟获刑”再曝贿赂,执法有无犯法?
背景:曾引起广泛关注的河南大学生掏鸟获刑一案,在4月26日被河南新乡中院驳回再审申诉后,两位被判刑的当事人父亲于近日向新乡市检察院自首,理由是“曾在该案中向辉县市公检法办案人员及领导多次行贿”。在“掏鸟案”被媒体报道之后,数笔“贿款”被退回,另有多笔“贿款”至今未退还。目前,检方正对此事进行调查。
京华时报发表兵临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有两种认识可能影响我们对这一“案中案”的判断:其一,眼看再审申诉无望、判刑已成定局,才选择自首揭露可能存在的司法腐败,自首者是否动机不纯且自身难辞其咎;其二,该案即便存在行贿,但从结果看并没有影响最终的裁判,可谓贿赂“未遂”。其实,恰恰是在矫正这两种认知上,该案提供了一个值得镜鉴的意义。对司法腐败的治理,法治化的思维则是:不以私德废公义,勿用结果论是非。无论自首者的意图如何,无论贿赂有没有干扰到司法公正,无论受贿者是否“吃了又吐出来”,办案过程中是否存在贿赂行为,都足以构成另案调查的一切理由。“掏鸟案”中究竟是否存在贿赂,有多少人收受了多少贿赂,都需在详实的证据基础上进行确定,同时依据现有的法律标准对行贿者及受贿者进行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诉判刑,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党政纪律处分。
新京报发表朱达志的观点:是什么样的考量让两位父亲一不做二不休,“赔了儿子又折己”?很有可能的是,他们的家境本来就不好,那些一笔又一笔少则几百、多则数万的“贿款”,得来实在是太不易了,他们需要把那些钱要回来,还债或贴补家用;再或者,就是花了钱,人没有捞回来,觉得气不过。想来,这样的动机或者说初衷,既卑微又辛酸。那些受贿(假如事实成立)的执法和司法官员们,可能从来就没认真想过,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其处境究竟有多难、多无奈。事情“办好了”,你们收;事情“没办好”甚至明知压根儿就办不好、就不该办,你们也敢收;即便事情业已“闹大了”,居然还有恃无恐“有所保留”,说到底,也是执法者欠普法。
小蒋随想:法律的生命力与公信力取决于执法是否公平与公正,如果法律的天平因为执法者贪图金钱与诱惑而出现倾斜,或者法律异变为执法者捞取私利的“工具”,不只是当事人的权益受损,法律本身也会被玷污。如果两位父亲“曾向辉县市公检法办案人员及领导多次行贿”属实,不管最终判决有没有受到影响,有关办案人员都涉嫌受贿犯罪。倘若执法者受贿被查实,将是典型的执法犯法,是卑劣的“吃被告”。人们更会追问:有关执法者是偶尔一次“没管住嘴”,还是习惯了“吃完原告吃被告”?这里,不得不再度提及执法者自身的素质以及对法律的敬畏。面对曾经出现的上海法官“集体嫖娼事件”以及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涉嫖者”雷某死亡引发对警方执法的质疑,这些事动摇的是什么明摆着。
![]() |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