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观点1+1

专项治理“校园恶少”别光指望批评教育

蒋萌
2016年05月10日16:11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专项治理“校园恶少”别光指望批评教育

背景: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通知》指出,要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京华时报发表兵临的观点:据统计,2014年至2015年,光是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就多达43起,其中不光有以多欺少的暴力殴打,更有脱光衣服甚至逼吃大便这样的欺凌侮辱,一些极端个案的情形,让人很难相信那些事情会是在校学生所为。集中的专项治理整顿能在短期内迅速形成执法的威慑效应,第一时间激活学校的监管职责,同时也能快速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推动各方力量参与到这一社会畸形现象的治理中来。或许人们需要反思:为什么培育人的机构却屡屡发生践踏人的恶性现象?是我们的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学校的教育有问题,抑或是我们这个社会本身出了问题?这样分析可能有些 过于宽泛,但在某种程度上,孩子就是包括家庭和学校在内的整个社会机制的“产品”,这种“产品”质量的好坏,决非全由基因决定,它更取决于每一个锻造环节是否有严格完善的“质量标准”。以此追问校园欺凌现象的症结,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次大规模的专项整治,更需要遵循“人”的教育目标和规律,检讨并改进我们的教育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

小蒋随想:校园暴力与欺凌的成因有许多,仅举两例供诸位思索。其一,当下的传媒极度发达,内容管理与分级却滞后。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不健康的内容,网络游戏与影视剧中的暴力与凶杀情节不胜枚举。这些东西常常未加筛选,就被青少年“吸收”乃至效仿。一些未成年人并不觉得实施暴力是违法犯罪,反而觉得很“酷”,欺辱同学“很爽”,还要拍视频上传网络显摆嘚瑟。此外,对于青少年违法与犯罪,仅是批评教育越来越显露出不足,处置手段的匮乏与尴尬明摆着。在某些案例中,14周岁以下青少年犯下杀人重罪,不承担刑事责任,进而再次杀人,引发了法律究竟是保护未成年人,还是客观上放纵犯罪的强烈争议。现实中,一些不良少年也因此对违法有恃无恐,从“小恶”一步步升级,直至犯下不可挽回的重罪。治理校园欺凌,避免“小恶霸”的形成,有关方面不能头疼医头,需要考虑并着手弥补更多短板。

拿什么管住“景区刻字留名”的坏毛病?

背景:随处乱涂乱画是最常见的旅游不文明行为,海拔5000多米的珠峰大本营也未能躲过这种劫数——“到此一游”、“我来了”等签名刻画随处可见,珠峰大本营每月至少要清理两次。因为劝阻经常无效,管理部门将引入游客“黑名单”制度,并在媒体曝光。

京华时报发表铁永功的观点:到一个有纪念意义或者平时去不了的地方,总想留下点“我来了”的痕迹,这可能是人之常情。如果是帝王将相、名人大家留下的,还会成为景点,传为佳话。长城砖上刻的也不全是汉字,而是世界各地各种语言都有。所以,对于所谓不文明行为,首先要有明确区分。基本标准是,是否影响他人或公共秩序,或者会对环境和文物造成破坏。如果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影响别人观赏,或者对文物造成损伤破坏,则属于明显的不文明行为,严重的还涉嫌违法犯罪。尤其是明显违法的行为,应该依法从重处罚,包括纳入“黑名单”,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威慑力。珠峰大本营遇到的尴尬,固然有一些游客素质不高的原因,但是否也与景区过度开发、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有关?还有,既然大家这么喜欢留下点印记,不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签名处、涂鸦墙等设施,引导游客有序留言、合法涂鸦,这不仅“解救”了那些文物和公共设施,说不定还能创造新的景点。

小蒋随想:据说,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上,近年刻字行为已大大减少。这不是因为游客的文明素养提升,而是八达岭长城的城砖乃至地砖上已被刻满各国文字与人名,实在没有“空地儿”给新来的游客“留念”,这种“极致”令人愕然。反观国外的一些景点,不文明刻字现象确实较少,绝大多数中国游客到了境外也能遵守当地风俗。在某种程度上,这说明国外景区的管理水平较之我们要高。但也要看到,八达岭长城上的各种外文刻字,也表明一些外国人的文明自律并不总能保持在较高水准。换言之,或好或差的环境,或高或低的管理水平,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是深刻而明显的,文明与不文明行径之间的“效仿性切换”值得深思。而引导行为的一大关键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讲文明首先要设立规矩、遵循法治,让人们清楚地知道自身行为的界限,越界就要受到相关法规的惩处。相对于无形的道德与自律,法律法规具象而清晰,会对人产生现实的约束。通过外部约束产生内在约束,久而久之才会习惯成自然。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