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廉价救命药“断供”是谁之责?

蒋萌
2016年05月04日09:37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一些廉价救命药“断供”,令许多病人“伤不起”。这回,轮到一种名叫“鱼精蛋白”的药全国性缺货。“鱼精蛋白”是心脏病人做体外循环手术时的必用药。由于“救心药”大面积缺货,许多心脏病患者无法手术、病情被拖延。业内人士分析,缺货与该药价格低、企业利润薄、生产积极性差有关。

医药管理部门管控药品价格、多次进行药品统一降价,是敦促医院摆脱“以药养医”、让老百姓吃得起药的重要举措。但是,很多事需要具体情况针对性处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就“鱼精蛋白”而言,据说“几十年来维持同一售价”,药企供货价只有十几元。由于“少利可图”,全国只有两家药企生产“鱼精蛋白”。物价与生产成本今非昔比,有关药企“有怨言”不难理解。

药企对“微利”乃至“亏本”药品实施减产乃至停产,被猜测具有“逼宫”涨价的意图——物以稀为贵,患者等药救命,希望管理者给予药企“甜头”,对药价上涨“放行”。药企用这种伎俩固然“不厚道”,但以“断供”的方式表达诉求,或许也印证了正当诉求渠道的不畅通、合理价值未能体现的不公平。在某种程度上,这与某些劳动者“罢工讨薪”是否异曲同工?而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事实上,某些药品被降价或限制低价——药企生产积极性走低——药品遭减产停产或改名换剂型重新高价上市,这一循环已经屡屡上演。5年前,“鱼精蛋白”就出现过大面积缺货。但是,医药管理部门的对策似乎仍是“以不变应万变”。这之中,患者未必能得到实惠,却不时面临着“低价药荒”。有良知的药企或许能以低价坚持生产一段时间,但单纯指望药企具有“奉献情怀”是长久之计吗?而那些赤裸逐利的药企玩“新瓶装旧酒”的把戏,则在悄然逃避有关管控。这样的结果,显然与管理初衷背道而驰。

管理者在施政之时,必须努力避免使市场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既尊重市场的内在规律,又要谨防破坏市场公平、违背价格诚信的丑行。具体来说,对于存在暴利的药品与医疗器械,必须坚决遏制并合理限价;对于已然处于平价水平的药品,则没有必要再命其继续降价;对于价格与利润偏低、可能影响生产的医药用品,尤其是对低价“救命药”,管理者要么应给予药企一定政策性补贴,要么可适当允许提高售价。针对不同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体现公平合理,也才能有效破解“廉价药之殃”。

必须承认,保护药品知识产权,提高新药研发积极性,维护患者与消费者权益,严防有关补贴被骗取,努力求得社会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平衡并妥善处理这一系列问题与关系,并不容易。然而,这也是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啃好的“硬骨头”,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经之路。

(责编:王倩、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