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观点1+1

住宅用地到期,“自动续期”要交钱吗?

蒋萌
2016年04月18日16:02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住宅用地到期,“自动续期”要交钱吗?

背景:正迎来房地产市场又一轮行情时,温州一部分市民发现正常买卖二手房却无法完成交易,原因是“土地到期了”——土地使用权证年限仅为20年。据说,如果要续期,必须缴纳房价总额约三分之一的土地出让金。

京华时报发表洪乐风的观点:最新的消息称,温州市国土局表示,“收取几十万元出让金才能续期”是误读。即便如此,关于房屋产权到期“怎么办”的追问,确属政府的分内责任,不能再躲躲闪闪、含糊其辞,更不能再拖了。这笔账的具体算法,可能比较复杂,比如包括当初出让的成本,前后缴纳的税费,以及数次转手的不同状况。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后来买房的“接盘侠”的实际生活负担,一边承担了较高的购房成本,另一边还要每月还银行的利息,同时上有老、下有小,这些因素在个人所得税综合计税扣除时,都应有所考虑,也应成为制定房产续期收费标准的考量因素。土地公有,是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续期收费,是国务院条例的基本规范。依法治国的道理,大家都懂,也都会遵循。法治之外还有人文的关怀、民瘼的温情。倘若能在充分考量各方面民生压力的基础上,给出一个既有利于政府财税收入,又有助于民生持续改善的顶层设计,那就不仅是对住有所居的安抚、对公民权利的敬意,更是房地产去库存最好的“定心丸”。

小蒋随想:《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自动续期”到底该怎么理解?温州市国土局表示,如何自动续期,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既然没有细则,“再收土地出让金”的说法从何而来?从“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角度,管理者对于法律中并不明确的情况,恐怕无权收钱。但是,法律不明确终归是一个缺憾和悬疑。尤其是涉及老百姓最重要的一项资产——房产,不该让老百姓的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如何理解“自动续期”,不该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在出台有关细则的时候,法律与政策的制定者应当积极听取公众意见,充分考虑群众生活与经济压力。应当厘清的是,土地虽然是国有的,却不意味着政府可以“与民争利”,只有秉承这一原则,制定良法与善政才有最坚实的基础。

“毒地建校”数百学生染恙,责任在谁?

背景:自2015年年底,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搬新址后,近500名学生身体异常,493名检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个别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家长怀疑与旁边的化工厂污染有关。该校区地下水、空气均检出污染物,污染最重的氯苯,在地下水和土壤中超标达94799倍和78899倍。

新京报发表薛家明的观点:从时间上看,环评报告批复时间是2012年3月31日,而学校奠基施工是在2011年8月21日。这意味着,学校在不知环评是否达标的情况下,提前开工7个多月。而随后的环评报告,无视农药成分残留,只考虑了氨氮、pH值等常规的污染物指标,这更像是一出“环评双簧”,以洗白学校违规建设的事实。环评报告中,既说明学校建设“符合规范”,也指出项目北侧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受到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显然,校方选择性“收听”有利信息,而对风险提醒“装睡”。国家规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一般认为至少在300米以上,项目厂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之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而常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区只与污染区相隔一条马路,最远不过100米。无视这些规定,很难拿“环评事故”挡枪。

京华时报发表兵临的观点:从当年化工厂的违规操作,到相应环保执法的疲软;从学校选址的疏忽大意,到奠基施工时的未批先建;从环境评估的漏洞百出,到对环评建议的置若罔闻,几乎每一个环节的安全制度都遭到忽视、废弃乃至违反。在事情演变的逻辑终端,只能是学生的生命健康被无情伤害,最终危害后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人们发现危害时间的早晚。从“毒跑道”“药儿园”到“毒土壤”,每一次发生在校园里的安全事件都令人愤慨,但悲剧总是不断,这究竟是为什么?如果一个社会食品安全事故不断、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我们就不可能指望校园成为“世外桃源”。因此,要让学生逃离各种安全威胁,必须从建构一个安全的社会开始,夯实我们的社会根基。

小蒋随想:从邻避效应的角度,思维正常的人不会上赶子到化工厂旁边盖房。常州外国语学校为何“近墨者黑”?当地的行政者为何没给学校批一块“安全之地”?这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一个鲜见的事实是,如今许多地方都将优质地块用于商业开发。“黄金地段”别想奢望,染指“一般地块”也不容易。虽说当下二三线城市的楼市颇具凉意,处于“去库存”境地,但这不意味着管理者就会轻视地皮的价值。很多时候,新建或扩建的医院与学校、保障性住房往往会“被选址”在郊区,个中原因,你懂的。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疑因选址发生污染伤学生事件,责任恐怕不能只由校方来扛。常州市政府回应称,此前已对相关地块用途作出重大调整,组织实施地块修复调整工程,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土壤及地下水的环境风险。2月15日,有关地块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通过验收……按上述说法,有关地块已是安全的,那么众多学生为何出现不适?污染物超标数万倍,是“检测有误”吗?公众将继续关注此事。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王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