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超市10排货架只有1排吃的,9排都是日化用品,那么你一定是在德国。品种繁多的日化用品处处闪耀着严谨细致的德国“匠人精神”——
人民日报他山之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德国超市里“半面墙”的洗衣液,有按照衣服材质分类的,有按衣服颜色分类的,有按穿衣人肤质分类的,还有按照环保标准分类的,甚至有针对洗衣机程序分类的……
“走进超市,如果10排货架里有9排都是吃的,1排是日化用品,那么是在意大利;如果超市10排货架里只有1排吃的,但9排都是日化用品,那么你一定是在德国。”友人这个有些夸张但又基本真实的笑谈,反映了德国精细化工领域的发达。
德国日化用品行业的发展,处处体现着严谨细致的匠人精神。日化用品不仅占据了德国普通超市的“半壁江山”,在德国甚至还有几家主攻销售日化用品的连锁便利超市,如DM、Rossman等,有点类似国内的屈臣氏。在这些超市里,从化妆品、护肤品、保健药品,到婴儿成人的洗护用品,再到各类日常清洁剂,应有尽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日常清洁剂繁多的种类,功能细分达到了极致。擦玻璃、擦瓷砖和擦不锈钢表面的清洁剂,乃至相应使用的抹布,都是不一样的。
记得初到柏林,记者曾面对超市“半面墙”的洗衣液发愁,不知如何选择。琳琅满目的洗衣液里,有按照衣服的材质分为洗羊毛制品还是纯棉制品的;有按衣服的颜色分为洗白色、黑色和彩色衣服的,同时彩色还再分为洗深色和浅色的;有按穿衣人肤质的特点,分成普通的和针对敏感肌肤的;还有按照环保标准,分为有机绿色和非有机绿色的;针对洗衣机,有分为预洗程序用和正式洗涤程序用的……正当记者打算选一瓶最普通的“万能洗衣液”时,被一旁也在选购洗衣液的德国奶奶劝住,让记者切不可偷懒,要仔细选择合适的产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德国日化用品不仅功能分类细致,效果明显,价格也很亲民。一瓶1.5升的中档洗衣液,价格不过2—3欧元,跟坐一次公交车的花费差不多。要想让这些产品既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又保证价格低廉,离不开整个行业的协作发展。以纺织品清洁剂为例,由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资助的德国纺织清洁协会,联合了行业内800多家企业,定期就行业发展进行座谈,通过构建企业、消费者和潜在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网络,引导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德国纺织清洁协会经理马可·赛芬告诉记者,会员企业通过与各类欧洲消费者、客户、供应商组织的密切联系,收集后者对纺织品清洁剂产品的要求与反馈,从而根据市场及时调整产品研发方向,丰富产品种类;会员企业通过与行业研究机构沟通,及时知晓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哪些清洁功能又有进步,让产品同时增强效果与降低成本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协会提供一套完整的熟练工与高级技师培训方案,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与进修机会,保证行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
“行业发展了,产品的种类自然也品种齐全;反之,效用定位精确的各类产品,也促进了行业的繁荣。”马可·赛芬表示,随着产品用途的细化,客户对同一类型产品的需求量也变大了。举例而言,原本洗衣服只需要一瓶洗衣液,但现在则会购买三种不同产品,一种洗普通衣物,一种给高档衣物,一种用于强力去污。与此同时,消费者也更放心地将衣物统统交给洗衣机,增加了对洗衣产品的需求。
由于清洁产品分类精细、好用,德国人对清洁产品的消费量很高,使得“洁癖”成为欧洲人眼中的德国人特性之一,大部分家庭主妇在灶台去污喷剂还剩一小半时,就急着购买添置。根据德国联邦政府公布的数据,德国人每年要用掉22万吨家政清洁剂和26吨洗碗液。对此,马可·赛芬认为:“虽然产品功能细化了,目标人群会变小,但如果企业能将某一清洁功能做到极致,消费者忠诚度会大大提高。”
(本报德国柏林专电)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15日 18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