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学生热追《太阳的后裔》,教师除了迎合更要引导

康律黼
2016年04月14日14:30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如果你想邀请宋仲基一起吃晚饭,你会这样说?”“伊中尉想问对方能否让徐上士听电话,她会这么问?”“如果柳时镇想邀请姜暮烟一起看电影,他会这么对她说?”最近,韩剧《太阳的后裔》出现在厦门双十中学的英语作业里,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厦门晚报》4月12日)。

英语老师把社会热点、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比较流行的东西与会考的考点相结合编到校本作业里,学生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从教学艺术角度而言,这是一种值得称道的好做法。至于说涉及到了韩国当红明星,笔者认为也没有什么不妥,没必要大惊小怪。但是初一学生对这样的题材背景“很兴奋”,让笔者还是产生了关于教育的更多联想。

首先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理性看待学生崇拜韩剧明星偶像的现象。不能一提到未成年学生崇拜韩剧明星就视其为洪水猛兽。偶像崇拜是人类特有的心理需求,纵使成年人也不乏韩剧粉丝,前几年《大长今》风靡中国就足以说明这点。站在国际视野的角度看,这其实是全球化背景下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多元文化交流现象。中学生正是寻梦和追梦的年龄,没有偶像的青春生活是死沉的,外国的影视形象也有不少真善美正能量的内容,受到学生追捧并非坏事。

但同时,我们对青少年过度追韩剧现象也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投其所好一味迎合之,必须从德育和心理教育两个维度上给予有效的引导。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待形成的关键可塑期,他们崇拜的对象如果只局限于影视明星和剧情人物的荧屏形象,那么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可见,把学生对韩剧偶像的过度崇拜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但是少年心事如拂云,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只可以引导而不宜强加限制。厦门双十中学那位英语老师如果在出英语作业题时也适当渗透一些影视剧之外的社会正能量热点,有意识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她的做法将会变得更加完美。

如果网络和电视上流行什么,学生就崇拜什么,被崇拜对象中又以歌、影、体三星居多,造成这种局面既有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盲目多于理性的缘故,也有适应未成年人特点的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太少的原因。

因此,面对中国学生追完了《来自星星的你》又追《太阳的后裔》的“唯韩文化”现象,值得国人反思,我们怎样才能打造出既充盈着正能量又能为中国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中国式“欧巴”形象。另外,社会、学校和家长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偶像崇拜这个青少年阶段必然会面临的问题,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学生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