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要“成风化人”,不要“娱乐至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以及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落实这一要求,需要在日新月异的媒体实践中,把握好方向和准星。
当下,我国的副刊、娱乐、社会新闻体量巨大。尤其是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一点多面、巨量扩展传播,为信息插上了更便捷的翅膀,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媒体为引起关注,传播小道消息、散发不实之论,过度娱乐化,缺乏基本的边界和敬畏。需要认识到,这些媒体同样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认同、文化指向功能,对社会公众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因如此,同样要重视导向问题,这将决定社会文化生态的健康程度。
重视导向问题,首先要自觉抵制泛娱乐化倾向。事实上,媒体的过度娱乐化,早受诟病,早有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警告,当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文化内容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使人们逐渐丢失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既为媒体避免过度娱乐化指明了新方向,也是一线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的政治素养和职业追求。面对新的舆论传播形势,传统媒体和快速成长的新媒体首先应搞清楚“我是谁”。媒介必须坚持公共利益至上原则,建设好、维护好清朗、健康的舆论空间,是传播者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进一步提高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提升舆论引导水平,是一项紧要的工作。
从更深层次看,避免过度娱乐化,目的还是要在“化人”上下功夫,通过重塑公信力,更好地引导受众。信任带来影响,信任决定地位。公信力上去了,传播力、引导力自然会越来越强。广大新闻工作者应以维护报刊形象、荧屏形象为己任,坚持大局意识,多接地气,切实提高媒介公信力。方向正确,才能有效净化舆论环境和文化生态。传播者多提供积极、正向的信息,多提供喜闻乐见的报道,有利于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媒体与公众各彰其能,构建良性互动、正向传导,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就会越来越多。假以时日,社会道德的提升就会水到渠成。
新闻舆论工作在促进社会凝聚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信任,是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媒体,是社会信任资本的重要来源。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高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度,需要新闻传播者在日常工作中沟通、团结更多公众,扩展更多共识,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13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