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除了思念什么都不要留下
据微博@人民日报:4日,济南玉函公墓内,祭奠垃圾堆积如山,散发出刺鼻臭味。其中有祭祀的糕点、腐烂的水果、凌乱的空酒瓶和难以降解的塑料袋。“每天要从山上扛60袋垃圾,一袋重达70斤,也就是一天总共要背4000余斤垃圾下山,节后大概要清理垃圾一个星期。”清洁工人说。
每年清明节过后,各大墓园出现垃圾围城的新闻已经成为“例牌”,跟奇葩祭品“抢风头”。而墓园垃圾源于市民带来的各种水果糕点、鸡鸭鱼烧猪等祭品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胡乱丢弃所致。市民在墓前为逝者摆了一大桌丰盛的“大餐”,摆上丰富的祭品,寄托哀思其实无可厚非。但就有个别市民祭扫完毕后,为了贪图方便,矿泉水瓶、包装袋等生活垃圾信手丢在墓园周围的通道,有的还直接将各种熟食祭品遗留在墓前,招来大量苍蝇蚊子......而每次清明过后,清洁工人为了清理更是要加班加点,每个墓园垃圾数以吨计,不但浪费资源,而且还污染环境。每年祭祖产生这么多祭品垃圾,想想都觉得不应该,为何就不能理性地抒发一下慎终追远的清明情怀?
首先,要反思的当然是个别人的清明节陋习。近年来各种奇葩祭品不断“登堂入室”,有些市民祭祖讲究排场,不惜掷重金购买各种奇葩祭品,造成极大的浪费,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所以说,风朗气清的清明节庆应该推广,一杯清酒,一束鲜花,也可以寄托哀思,真正的哀思重在“讲心”而非“讲金”。
其次,市民素质亟待提高。提高市民素质是一个老话题,清明节祭品垃圾成堆,其实就跟很多城市垃圾围城或者像“行通济”过后遍地生活垃圾一样,充分暴露的是市民素质问题,这点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出门随手将垃圾分类带回家的回收行为已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这就要我们不断提高公民的素质教育,具体到清明节,就是拜祭之后,“除了思念,什么都不要留下。
对于政府来说,首先要做好规划、科学配置垃圾回收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分类等系统工作,再辅以必要的宣传教育,让清明节祭品垃圾也纳入整个城市垃圾分类系统。政府可以通过一些鼓励手段,让市民积极参与进来,比如在墓园出口集中设置垃圾回收点,通过“回收垃圾换鲜花”等礼品活动,能让市民快捷、方便、自觉地配合清明节垃圾回收。唯有这样,清明节才能更干净,才能“除了思念,什么都不会留下”。 (逸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