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两会“好声音”

两会“好声音”:行贿受贿“狼狈为奸”,惩治别顾此失彼

蒋萌
2016年03月15日16:03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行贿受贿“狼狈为奸”,惩治别顾此失彼

好声音:“要建立良好的政商关系,打击贪官必要,对行贿者制裁也必要。”——全国政协委员、长安银行监事长周新生提出,应当加强对行贿者的法律制裁。

小蒋说:商人行贿与官员受贿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但在罪行败露后,行贿者常常说是“被迫”,受贿者常常辩称“被拉拢”,双方都努力表现得“无辜”,将罪责往对方身上推。其实,二者难以摆脱狼狈为奸的关系。而在司法实践中,确实存在少追究乃至不追究行贿者责任的情况,这对威慑行贿犯罪是不利的。追究行贿者的刑事责任,严格执行相关量刑标准,会让行贿者明白“法律不是吃素的”。

解“儿童药困局”,立法与管理责无旁贷

好声音:“打破儿童用药难的窘局,亟须通过立法的方式加强对儿童药品研发生产、使用的监管,更需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加快药品审批、设立财政基金等方式激励药企去研发、生产。”——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施耀忠关注儿童专用药匮乏。

小蒋说:给孩子吃成人的药,药量不是“吃半片”这种大而化之,就是“按体重折合多少毫克”的令人晕头转向。更大的问题是,儿童的身体机能与成人有很大差异,成人药在儿童身上的副作用不是减药量就能解决的。近些年,各界对于研发儿童药的呼声很高,药企对此却裹足不前。究其原因,研发成本高、试药儿童难找、审批环节复杂等都是“拦路虎”。这种尴尬仅靠药企来攻破不太现实,确实需要政策引导与扶持,还需要法律规范与审批环节的“严而不死”。高层提出简政放权,但这不意味着“市场调节缺位”的地方管理者不该补位。

“迟到的正义”还须构筑冤错案防范红线

好声音:“正义‘迟到’,远远胜过正义‘迟迟不到’。”——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信利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阎建国认为,要拿出预防错误和最大限度降低错误发生的办法、行动,通过推进司法改革防范冤错案的发生,让民众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小蒋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要“从中深刻汲取教训,健全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称,“深刻反省检察机关自身在批捕起诉、诉讼监督等环节存在的严重问题和沉痛教训,着力完善纠正和防止冤错案件的常态化机制。”“两高”连续三年提出对冤错案的深刻反思与制度防范,表明执法机关对此的高度重视,这也是执法者进一步自律、确保法治神圣性与公正性的必然要求。同时还应指出,冤错案要实施终身追责,有惩戒才会有敬畏。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每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建言不断。国是看似高深,实则关乎细微。民主献策与监督,推动社会不断变革,体味发展与进步,努力实现中国之梦。网友七嘴八舌,小蒋三言二拍,说两会最声音。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