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青年话两会】党员干部要凭“干事”安身立命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代表委员表示,要保持勇气锐气朝气,凭实立身、以实为尺,向实处着力,用实干说话。(3月13日 人民网)
当前,“四个全面”的蓝图已经绘就,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征程已经开启,历史责任要求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作风建设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离开了在具体事项上的点滴转变,一切“学习贯彻落实”都是苍白无力的,都是在空喊口号。转作风、抓落实的要害和关键就在于树立担当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
责重山岳,“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者方可当之。改革如何啃下硬骨头,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实现动力转换,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课题如何破解。状态不佳,担当不力,实效不彰,势必造成改革“中梗阻”、政策落地难,就会出现“措施不断出台,百姓不够解渴”的情况。“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在矛盾困难面前,敢不敢正视“最坏处”,会不会解决“最难处”,能不能争取“最好处”,最能考验党员干部的工作水平和状态。“无须扬鞭自奋蹄,最终落实在敢于担当”,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勇担责任。领导干部敢担当,就是要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一个干部的担当、责任,最重要的是敢于承担难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这就是要能干会干善于干的真正内涵。
从高屋建瓴的改革战略,到精细入微的民生举措,中间必须有扎实、踏实、硬实的行动。干部的价值,就在于干事,干是当头的。干事业不能缺少“代入意识”,抓改革不能缺少“舍我精神”。责任和担子摆在那里,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还怎能配做人民的公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唐朝宰相姚崇曾谈为政之道唯四字:“崇实充实”,即崇尚实干、充实国库,这对“坐而空谈无人能比,临机应用百无一用”的作风漂浮者是一种当头棒喝。“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不仅在承诺时胸脯拍得啪啪响,更要真正记住承诺,并身体力行地去践行。
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领导干部要做的是“实干家”,而不是“演讲家”,要的是“干出样子”,而不是“喊破嗓子”,所以要学会在工作中用“巧劲”和“寸劲”,蹦起来干事、跳起来摘桃子,让宏观的政策变小变细,用真抓实干巧干能干,让老百姓在公仆服务的善意中感受到福祉的温暖,真正增进“获得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