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走技失”的“非遗”难挡“快餐式”文化的冲毁

薄娇月
2016年03月14日14:16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这是一组令人痛心的数字:我国共有38个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是全世界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然而根据民进中央在今年两会前的调研,在我国公布的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已有250人去世,“人走技失”问题严重。(3月13日新华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人,各种技艺、经验、精神的传承都要以人为载体。非物质文化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的形式作得以延续,可以说非物质文化是一种“活”的文化,也是一种极其脆弱的文化。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尤为重要。但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面临着传承人流失,非物质文化无人继承的现状。在“快餐式”文化的冲击下,愿意接受欣赏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一些“小众”的非物质文化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极低,而学习并继承一项传统文化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迫使大量继承人为了现实生活而放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一些非物质文化本身难度高、技艺复杂,也让那些想要继承传统文化却又缺少刻苦钻研精神的年轻人望而生畏。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些非物质文化在如今显得“不实用”,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扎根土壤就难以存活于世。

保护传统非物质文化,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这种支持不应局限于对文化本身的保护,更应该包含对于传承人的鼓励和扶持。非物质文化不仅仅是民俗、手艺、技术,更是流传千百年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缩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停留于喊口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和它的传承者都需要社会的认同和尊重。给予传承者充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让传统文化完好保留并流传下去,是每个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编:刘肖(实习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