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
两会“好声音”:医生职责非创收,公立医院不是卖药的

医生职责非创收,公立医院不是卖药的
好声音:“现在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主要还是靠创收。创收美其名曰是多劳多得,但什么叫劳?是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来自哪儿?不是来自医生的劳动,或者工作的难度,而是来自开的检查药物和项目,恰恰儿科这方面最缺少。儿科医生流动得这么厉害,它不是人才流动,而是人才流失。”——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谈“医生工资不能与创收挂钩”。
小蒋说: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离不开财政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医保资金同样是重要的医疗服务收入来源。但也要指出,钱永远没有“够”这一说。所以,什么检查该做,什么检查可做可不做,什么药必须开,什么药可开可不开,既考验着医生的经验,又检验着其良知。北京一些医院实施医事服务费制度,提高医生的诊疗收入,规定医院药品零加成,旨在破解以药养医的冲动,使医生回归靠医疗技术“吃饭”的本位。有关探索与经验值得关注。
养老服务“接地气”,管理者得“走心”
好声音:“一方面要深化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民建公助’、‘民办公助’等形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另一方面,要制定养老服务产业政策。研究出台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建设资金、土地征用、税收、信贷等方面提供更多政策扶持。”——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晨朗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秀芳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建言。
小蒋说:许多老人还是希望居家养老。对此,管理者有几方面工作要做。一是老旧小区与住宅内部缺乏无障碍设施,需要改造与升级。家政服务也要跟上,能够自理的老人未必需要“全天候”的保姆,定期上门的小时工服务则比较受欢迎。社会上有不少家政服务公司,政府可以向其购买服务实现助老,再向老人回访征求意见,考察并提升服务水平。老人吃饭也是个问题,有的社区搞老人与学龄儿童小食堂,不仅价格经济实惠,而且可以送饭上门,可谓老少皆宜。管理者对致力于服务老人的创业项目,当积极扶持。不过,也须警惕并惩处“挂羊头卖狗肉”。比如,有的地产商以建养老院为名低价拿地,后又改变土地用途,建商品房发财。
特殊人群不想等靠要,授人以渔精准扶贫
好声音:“许多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人群,有着强烈的就业愿望。虽然受到身体条件的限制不能到工厂上班,但在家里完全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手工活。居家劳动,仍然可以创造财富。”“建议政府及财政部门对企业外发订单交给老弱病残群体家庭加工的这种加工生产模式,能在税收上给予一定优惠措施,鼓励有能力和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工程。”——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海宁市华丰村党委书记朱张金关注老弱病残群体“自力更生、灵活就业”。
小蒋说:特殊人群确实有特殊困难,但这不意味着他们不能融入社会生产与生活。只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协助他们参与社会劳动、体现人生价值、获得存在感,需要好好思量与筹划落实。本质上,这一过程就是“授人以渔”,较之“授人以鱼”,孰高孰低不言自明。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单单是残疾人,截至2010年,我国就有8000多万人。再加上弱与病等人群,若能让数以亿计的特殊人群更好地实现自力更生,不仅对打好扶贫攻坚战意义重大,也将极大改善有关群众的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
![]() |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每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建言不断。国是看似高深,实则关乎细微。民主献策与监督,推动社会不断变革,体味发展与进步,努力实现中国之梦。网友七嘴八舌,小蒋三言二拍,说两会最声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