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北京晨报:流浪汉当社工社会救助新思路

郭元鹏
2016年02月18日09:13 | 来源:北京晨报
小字号
原标题:流浪汉当社工社会救助新思路

  今年春节前夕,在广州东站广场流浪了3个月的杨大哥,带着铺盖行李登上了开往家乡湖南怀化的大巴。将杨大哥送上车的并不是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也不是热心市民,而是一群在广州服务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社工。这些社工也不是专业人员,而是一群昔日的流浪汉。(2月17日《信息时报》)

  总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家或者无家可归而被迫在外流浪的人,如何救助这些人?广州创新了方法。他们从流浪汉中挑选了一批人员,让他们成为救助社工,每个人的月薪是4000元。

  有人说,放着专业救助站不用,偏偏用流浪汉是不是乱花钱?其实不然,专业救助站仍然参与救助,只不过是由于工作面广量大,有点力不从心,收编了一部分流浪人员当社工,给社会救助补充了新鲜血液。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制度的前行,有着诸多好处。

  在以往的时候,对于流浪人员的救助途径是单一的。无外乎是给吃给喝给买回家的车票。这样的救助当然也是温暖的。可是,也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有的时候,被救助的人员不愿意到救助站。有了“流浪汉社工”之后,这种现象就会得到纾解。一方面,让流浪汉当社工,给他们的不仅是一顿饭,而是自食其力的美好,是对其存在价值的认同。很多流浪汉并非存在智力问题,也不存在身体问题,只是一时遭遇了不幸,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们依靠当社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就会感到自己不是社会的累赘,从而能再次树立生活信心。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些“流浪汉社工”有着不幸的遭遇,知道乞讨的艰难。他们和其他流浪汉有着共同的经历,这就会在心里增添一步理解。他们之间有共同语言,更便于交流沟通,知道流浪汉最需要的是什么,能够获得流浪汉的信任。有针对性的帮助,会让救助流浪汉工作收到更好效果。

  让流浪汉当社工,是“送渔”而不是“送鱼”。这是一种社会救助制度的变革,是一种崭新的思路。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