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说道)
人民日报:绿色化要多些“便捷之门”
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要给公众打开更多“便捷之门”,让每个人都能在衣、食、住、行、游等各个环节,便利地参与并实践绿色化
省一级的地方两会正密集召开。有消息说,所有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今年乃至整个“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作,其中不少地方还特别提出要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实现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这样的举措,让我们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更多的期许。不过,公众如何响应,还要看有关部门能为公众提供什么样的参与机会。
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是中央的要求,目的是通过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
参与是最有效的了解。就像没游过泳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水中凉丝丝的“奇妙的浮力”,没参与过环保行动的人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认知也是夹生的。其实现在缺的不是环保意识,而是参与的门路。以植树为例,每年不少学校和单位都会组织,但是这些植树活动往往只是一年一度的“意思意思”,社会上其他群体如果有心参与植树活动,又该怎么办呢?自己买棵树苗打个车到郊区找块空地去?不现实吧。笔者以为,既然要求“全民参与”,组织者就应当千方百计创造门槛低、公众可选择的参与机会,让想参与的人都能参与其中,而不是囿于特定的学校和“单位”。
门槛低是参与的前提,参与行为要持续,还需要可见的结果,即让参与者看到自己行为的效果,继而保持参与的热情。用航拍照片回应“我们植的树去哪儿了”的疑问,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彰显“无车日”的成果,都是鼓励持续参与的好办法。
低门槛的渠道可以点燃参与者的热情,活动成果的可见,则让这种热情延续下去。满足这两个条件,才是有效的渠道。与其搞一些虚头巴脑的仪式,喊一些大而无当的口号,不如为公众多打开“便捷之门”,让每个人都能在衣、食、住、行、游等各个环节,便利地参与并实践绿色化。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01日 14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