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改名改不出高校的未来
泸州医学院想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但在过去的一年中一直受到四川大学的抵制。近日,泸州医学院又悄然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但此举又遭遇反对。昨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发表官方声明,表达强烈愤慨和反对,要求泸州医学院立即停止其不当更名行为。(1月27日《北京青年报》)
高校更名,犹如自然人换个马甲,内在并未发生本质变化,然则,当下很多高校却热衷此道,究竟意欲何为?针对泸州医学院一年内两度改名遭抵制,教育专家熊丙奇一语道破天机,从学院更名为大学,无论在政府项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学院改名,称谓关键词由“学院”至“大学”,由“泸州”到“四川”再到“西南”,虽得到教育部支持,但基于同行间的利益及竞争关系,屡屡遇挫,当下仍被迫陷入一片争议之中。我们不禁要问,对于广大学生及家长而言,局限于通过校名称谓等感性认知高校并不奇怪,而国家及有关方面对高校的资金、师资力量等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投入,何故也看重一个与实力并没有必然关联的虚名呢?“以名择校”的功利价值观及思维定式之下,学校被人为用名称(而不是专业评价)划分为三六九等,实在太荒唐。此外,令人费解的一点是,对泸州医学院的更名诉求,教育部首次同意后遭到四川大学反对被迫搁置,之后,学院另辟蹊径再次申请改名“西南医科大学”,不料很快又得到批准,却又遭抵制。如此反复折腾,我们不得不问,对于高校命名及名称更改确认,到底有没有明确的执行意见或标准?教育部门批准或拒绝高校更名到底有没有政策依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放眼现实,欲通过改名换姓提升学校知名度、美誉度,从而为争取生源、赢得社会关注铺路的策略,若无相应硬件及软实力的得力配套,迟迟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长久来说,这样“避实就虚”,无异于华而不实的广告,不但宣传效果十分有限,迟早也会原形毕露,实属鼠目寸光之举。学校与其把精力花在“改名”之类的表面功夫上,倒不如静下心来、戒骄戒躁,立足自己的优劣势好好谋划一下未来发展。 (陈科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