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天帮忙很重要 人努力是根本(生态论苑)

刘毅
2016年01月23日05:5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环境质量改善是一个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治理水平提高而逐步实现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需要较长时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症下药,循序渐进,积年沉疴才能慢慢治愈

  

  去年11月至12月,进入供暖季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5次重污染过程,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治霾是不是没有成效?治霾的策略到底管不管用?污染为什么似乎越来越重了?很多人心中都有几个大大的问号,甚至充满焦虑和不安。

  如今,雾霾散去,平心静气地翻翻有关地区和部门陆续拿出的治霾成绩单,您或许有些不同的感受。

  环保部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考核PM2.5(细颗粒物)的6省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4年下降10.4%。北京市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与2014年相比,2015年北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38.1%、11.8%、12.3%、6.2%。

  从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来看,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矛盾吗?其实并不矛盾,这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特点:“人努力”是根本,但关键时刻“天帮忙”也很重要。

  在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等因素的影响下,去年11月入冬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遭遇非常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京津冀地区的相对湿度之大,以及北京的平均风速之小、小风日数之多、相对湿度之大,在历史上屈指可数,可以算很少见的“极端事件”。老天不仅不帮忙,还帮倒忙,成为严重空气污染的“帮凶”。正是由于2015年最后两个月出现了密集的严重雾霾,导致人们感觉空气污染越来越重,“一年不如一年”。实际上,如果不是最后两个月PM2.5浓度上升,大幅拉高了年均浓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年终大考成绩单,会更靓一些。

  判断每天是否有污染、程度如何,我们习惯了点开手机看实时发布的PM2.5数据;看治霾是否有效,同样也应拿权威数据说话。从监测数据的可喜变化来看,对治霾前景应有充分信心。2013年“大气十条”发布实施以来,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这表明大气污染治理大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得当的。

  与此同时,不时袭来的重霾提醒我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不是决心一下,就能一蹴而就的,要有久久为功的耐心。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影响华北等地的冬季风在减弱、风力在变小,多年统计数据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未来,糟糕的气象条件,很可能还会一再出现。更重要的是,环境质量改善是一个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治理水平提高而逐步实现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需要较长时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症下药,循序渐进,积年沉疴才能慢慢治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总体改善的基本要求是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不能退步,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要有所好转,一些突出环境问题如大规模严重雾霾、城市黑臭水体等明显减轻。各地区各部门在绿色发展方面下更大力气,把治理好大气污染当作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加强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力度和针对性,就一定能打赢“呼吸保卫战”,使人们头顶的蓝天越来越多。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23日 09 版)
(责编: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