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防拐安全教育是第一道锁
人贩在朋友圈看到信息并送回被拐儿童,只能是一个各种巧合汇聚的小概率事件,绝不会成为打击拐卖少年儿童犯罪的主流手段。我们必须有更加系统可靠的制度和手段来预防少年儿童被拐卖,有效打击各类拐卖犯罪。
小芳(化名)今年10岁,在浙江新昌县澄潭镇东旺小学上学。前天下午3点多放学后,小芳被陌生男人拐走,家里人疯了一样地到处找人,警方介入调查。新昌市民的朋友圈被民警发的寻人消息刷屏,拐带小女孩的嫌疑人也看到了,他发现微信里全是自己的照片,吓得主动把孩子送回去了。(1月17日《钱江晚报》)
人贩子迫于压力送回被拐女孩,可怜的女孩得以安全回家,虽然网络的温情助力和事件的最终结局令人欣慰,但其中暴露出的儿童防拐防骗安全意识的严重欠缺,仍值得全社会警醒。一个10岁的女孩子,本应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和安全意识,然而她竟然如此轻信陌生人并因此遭遇被拐惊魂,让人不禁感慨女孩的防拐防骗安全意识为何如此之差。显然,家长、学校和社会在对少年儿童进行防拐防骗等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疏漏,提升少年儿童防拐防骗意识仍须全社会长期不懈努力。
当然,朋友圈“立功”助擒获人贩,始终是寒冬中温暖人心的一种正能量。广大网民面对人贩的可恶行径,能够“同仇敌忾”,通过信息的快速有效传播来共同对抗人贩的拐卖行为,体现出广大网民的正义感和法制觉悟。然而,对于大多数被拐儿童而言,“朋友圈立功擒获人贩”可能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毕竟,人贩在自己朋友圈看到信息并送回被拐儿童,只能是一个各种巧合汇聚的小概率事件,绝不会成为打击拐卖少年儿童犯罪的主流手段。这并非是对网友们善心与正义感的轻视,而是我们必须有更加系统可靠的制度和手段来预防少年儿童被拐卖,有效打击各类拐卖犯罪。
对此,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进步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少年儿童防拐防骗安全意识的欠缺,必须通过加强安全教育来得到补足。在相当一部分拐卖犯罪案例中,被拐者都是因为轻信人贩的诱惑而被骗走,并不是被人贩强行掳走,如果这些被拐者能够提高防拐安全意识,至少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自身安全,也许许多被拐卖的事件就不会发生。诚然,民众的齐心协力、警方的有效打击、制度的完善进步,这些都是拐卖犯罪的天敌,对于打击预防拐卖犯罪功不可没。但如果少年儿童防拐防骗安全意识能够大幅提升,人贩实施犯罪的难度便会增大,犯罪成功率也会大大下降,有望对预防少年儿童被拐卖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如果说,其他手段更多是从打击惩治犯罪等方面锁死拐卖犯罪的空间,那么加强安全教育则应是预防拐卖犯罪的第一道锁,在拐卖犯罪实施的第一个步骤就发挥出防护作用。当更多儿童经过安全教育的指引,在心中撑起了一把有效预防拐卖犯罪的保护伞,懂得运用防拐知识使自己远离被拐卖,他们的童年应该会更加安全和幸福。侯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