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

人民日报:关于想象力的期待

虞金星
2016年01月18日02:4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各地中小学生的寒假陆续开始了。前几天,大地副刊上特地推出“寒假读诗”,选登了来自2015年广东小学生诗歌节的作品。许多读者反馈,为那些儿童诗里纯净而丰沛的想象力叫绝。阅读,几乎是寒假这样的长假里最能得到从青少年到成人集体共识的事情了——既“高大上”又“平民化”。

  青少年的课外阅读向来深受关注。不仅青少年自己关注,成人的关注度可能更高。早些时候,大家把这部分课外阅读视作中小学生课内阅读的延伸,强调补充知识。但这些年,我们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强烈的趋势:人们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在青少年的智慧与人格养成中独立的价值。“想象力”随之成为青少年阅读领域耀眼的关键词。

  当然,“想象力”这个词的浮现,和我们对于课堂教育认识的调整也是相关的:提供知识,只是一方面的内容;给予成长宽广的可能性,才是更深层的期待。就像我们今天越来越强调的“创新”,是寄望于深化、寄望于拓展、寄望于认识未知的能力。

  这种认识上的变化,或许正是类似于《三体》这样的科幻文学作品引起全社会前所未有关注的内在动因,也是这几年儿童文学领域幻想类作品风靡的原因。从事幻想儿童文学出版的大连出版社最近组织了一场围绕幻想儿童文学的专家论坛,有专家在讨论中提出,少年科幻小说为人们解决长期困扰自己的关于知识和想象力之博弈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应对之道。

  用“博弈”来形容现成的知识与指向未知的想象力之间的关系,或许有些夸张。但人们对于青少年的课外阅读超乎日常的期待——保留青少年天然的好奇心、想象力,涵养这种想象力,使之成为未来创造力不竭的源泉,却是实打实的。

  从诗歌到小说,儿童文学创作领域对于想象力的珍视,气氛日渐浓厚。但我们关于想象力的深切期待,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阅读,更是为了整个群体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怀着这样的期待,我们也更能够照见不足,精益求精。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18日 24 版)

(责编:白宇、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