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观点1+1

光天化日“强拆”医院,谁在背后撑腰?

蒋萌
2016年01月08日15:57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光天化日“强拆”医院,谁在背后撑腰?

背景:1月7日上午,位于郑州市江山路的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遭遇一伙身着迷彩服不明身份人员强行拆迁,当时医院放射科医生和病人差点被埋。医院价值400万的数字胃肠机被损坏,医院太平间也被推平,六具病人遗体被掩埋。郑州市惠济区政府通报称,已成立调查组。

新京报发表佘宗明的观点:据了解,涉事医院所处位置为江山路拓宽工程,但因补偿等没谈拢至今未搬迁,在此节点上发生强拆,难免让人将矛头指向涉及道路征迁改造的相关部门。诡谲的是,当地官方通报中强调,曾几次对涉事附院下达《自行拆除通知书》,并称经办事处1月7日中午调查,在拆除实施前,有关人员已对建筑内人员进行过清查。这让人质疑:此处的“有关人员”是指谁?莫非当地区政府已经知悉强拆者身份?连这所规模不小的公立医院,都无法幸免于强拆,且这场强拆连“事先要清场”的拆迁基本规则都不遵守,肆无忌惮至此,不免让人生出“还有什么不能拆”的惶惶然来。

京华时报发表杨耕身的观点:如果没有真正的依法行政,如果没有真正树立起敬畏人命以及法律的社会秩序,那就真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得了,那一台又一台“疯狂的铲车”。一个项目,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终究不可能以铲车的方式获得真正的前行。正是基于此,我们呼吁全社会都能关注郑州的这起暴力强拆医院事件。它到底为何发生,又是由谁实施,强拆背后的利益关联,有无权力介入,司法在其中又如何作为,最终又将怎样处置,如此等等,莫不需要放置于公开与公正的聚光灯下予以审视,而不要再让它不了了之。

小蒋随想:强制拆迁连人命都不顾,在这种肆无忌惮的背后,往往有某种势力在撑腰。这种势力将最基本的人权践踏于脚底,对法律保护公民人身安全与各项合法权益置若罔闻,脑海中只有为达拆房目的,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更为关键的是,强硬势力自以为能“摆平”强拆伤人带来的严重后果,或是违法的代价远低于守法的成本,而现实似乎也时常印证了这一点。每每见证着这样的图谋得逞,都是对法治与人本的重创,令公众愤怒又气馁,也令强拆的效仿者有恃无恐。这是管理之耻、法治之殃,人性之殇。

大娃反对生二娃,如何“摆平”看爹妈

背景:有媒体援引青岛一所小学四年级班主任王老师的说法称,这个班里有七八个孩子经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后来找了个孩子一问才知道,他们搞了个“反弟弟妹妹联盟”。

新京报发表刘雪松的观点:一个班有七八个孩子不希望父母再生弟弟妹妹,很正常。可旁观者却放大了这种所谓的矛盾冲突,将不谙世事的孩子,归咎于生来就这么自私。这种把几个孩子闹着玩的事情,拔高到“反弟弟妹妹联盟”的程度,很容易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误导,也过早地把这一代的“老大”们,放在了成人社会的对立面。面对这一部分孩子的不懂事,父母不能不懂事,成人社会不能不懂事。如果你说不出有兄弟姐妹那种血脉亲情的人间乐趣,那么,请告诉这部分看起来很不乐意的孩子,分享这个世界的美好,也是做人必备的品质,这是大人们应有的责任。生,或者不生,不是取决于“老大”,而是取决于大人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父母要有尊重“老大”的意识,也要有引导“老大”的责任,此时,父母最不该做的就是放大并迁就“老大”的情绪,给自己生不生二胎的摇摆不定,寻找一个借口。

小蒋随想:有卫视频道搞了一档叫《二胎时代》的综艺节目,在几个明星的家里突然“空降”二孩。从第一期节目看,“老大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不适、吃醋、哭闹,还有孩子说“喜欢别人家的妹妹,不喜欢自己家生妹妹”。但是,“老大们”也对弟弟妹妹流露出善意与一定程度的谦让,让成年人看到了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不光明星家有“二孩困扰”,我看到亲戚家的“大娃”听妈妈开玩笑说生弟弟妹妹时,也一脸的不愿意。还有同事在微信朋友圈讲孩子看到新闻说“放开二孩”,哭诉“不要弟妹,没得商量”,令爹妈哭笑不得。所以,“反弟弟妹妹”的情况不是个别,一些家长有此忧虑也不是矫情。毕竟,“只生一个好”实施了多年,许多家长将“全部的爱”都给了大娃。当大娃面对突然有“入侵者”要分享爱与资源时,会有本能的抗拒。这是自私,又是人性使然。只有正视人性的这种特质,才能在平和的心态下去求解。对于想生二孩的父母,确实要考虑好自身有没有能力(包括经济、精力、情感)去承担一个新的生命。同时,如何平衡大娃与二娃之间的爱,也是为人父母者必须要学习的。如果家长都没有心理与现实的妥善准备,要孩子去欣然接受冷不丁冒出来的另一个弟弟妹妹,现实吗?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有更多成熟的父母以及和谐的四口之家。社会也好,家庭也罢,对二娃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这很正常。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