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假日云:汉字,筑起心中的长城
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汉字,一个个奇妙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女儿说的话,总会引发我们的感慨与共鸣。虽然已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但汉字依然是中华民族文明中富有生命力的基本元素。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文字体系。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将我们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它所具有的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美,使它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当我们捧起墨香点点的典籍,诵读着余韵绵远的唐诗宋词,品味着言简意深的寓言成语,总能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其背后所蕴含的哲理知识与文化信息。有学者统计,掌握常用汉字3500个就可以进行日常交流,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日常交流所需要掌握的单词在3万个左右。也有学者引用“熵数”来考察文字的信息含量,计算出联合国5种官方语言中,中文的信息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四种拼音文字,因而汉字打印的联合国公报总是最薄的。
单字信息含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使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阅读2000年前的古代文章,临摹古人的书法。“读书当努力,写字莫糊涂。”师长们“字如心画”“做字先做人”的教诲,又每每让我们在习帖练字之初,便领略到朴素而深刻的人生道理。于是,一个个方块字,带着美感诗意,带着文化情怀,从笔尖游走心间,构筑起穿越古今的文化长城。
“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量。而今天,汉字中文随着海内外修习者的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识字,更思“知”字。本版推出的“探秘汉字”栏目,将踏着历史的阶梯访古探字,去了解一片片斑驳的龟甲、简牍所述说的时代故事,在那些或飘逸或挺拔的象形图文中,溯寻文化长城的源头。
龙的传人,谁的心中能没有汉字?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03日 06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