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金台随感:刻下今天,抗拒遗忘

虞金星
2016年01月01日02:4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在周、月、年这些时间周期的第一天里,大部分人意识最强烈的,应该是每周的第一天、每年的第一天。一周是因为太短,记得太牢,还意犹未尽,就又开始了新周期;一年是因为太长,几乎要忘记,却好像猝不及防,又开始了另一年。每月的第一天呢?在周与年、短与长的缝隙里,似乎并不那么引人注意。而另外更长的时间周期,我们的六十甲子,西历的百年世纪,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生只有一回的特例,也就不能以平常论之了。

  以平常论之,一年的第一天,正是我们为自己立下的最醒目的时间界标,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其实哪一天都可以是这一天,但我们经过数千年历法的更迭,经过无数偶然与必然因素的交织,最终确定,这是一年的第一天。它和我们头顶上太阳的运行有关,也不完全只是由太阳这样客观运行的存在决定的。

  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这一天。经过与时间漫长的磨合,在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最终选择了这平常的一天,赋予它站在起点的位置,让它变成特殊的那一天——每隔三百多个日夜,我们才能迎来它。这一天,是我们人为制造,为自己许下的“稀少”。或许是因为,我们太懂得自己的遗忘规律,唯有“稀少”,才能无比鲜明地记得,才能勉力对抗遗忘。

  说到底,是我们害怕遗忘,是我们不想忘记。

  我们知道自己是容易忘记的。有心人能坚持写下日记,日日记录,到时回头还能翻回去,某一年某一天,字字句句都在纸上,能唤起记忆。也有人记忆超群,过了多少年,还能细数某时某地某事,让人惊叹。但大部分的我们呢?我曾记过一阵日记,从开始的日日记,到后来的隔日记,再到后来的不知隔多少日记,终于有一天把日记本尘封在写字台的某个抽屉角落里了。我也曾与好友仔细回想,在何时何地哪一个场合第一次遇见,却相顾茫然。

  这样的无从查考,这样的相顾茫然,并不算得上如何特殊。

  生活的大部分形态,总是碎片化的。一时在东,一时在西,纷繁复杂,并不是那么容易记住的。我们记住了海潮翻腾,侧耳又听见大江大河奔涌怒吼;记住了大江大河的浪高声宏,耳边又传来远处的人声鼎沸……热点似乎一个接着一个,连时尚流行都以百倍的速度在此起彼伏,每个似乎都在沸点上翻滚。可新的记忆总是一页页压过旧的,遗忘总在这样不知不觉的侧耳、挪移间发生。

  而更多时候,生活的形态,又是屡屡重复的。连古人都说,“年年岁岁花相似”,相似的花,相似的叶,总是最不容易区分的。我们记忆里,只留下似曾相识的影子。提过的话题要再提,理过的逻辑要再理,连听过的故事,也总在天南海北再听到相似的讲述。“仙桂年年折又生”,如果枝头还是避着风头的朝向,连挂着的果子上的疤痕都一般,谁又能分清是哪一年、哪一月种下的树呢?

  若说世上事尽是重复,无疑太消极。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又高估了普通人心里的饱满度。我们在光与影里穿行,日久年深。有这样一个日子,我们停下来,做一个特别的标记,把它从漫长的旅途里区别出来,想想过去,看看前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关怀。在意义被怀疑、被消解的时候,有这样的庄重的一刻,反观静照,在一片喧腾或琐碎里执着地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历史感,也是一种觉醒。

  2016年的第一天,是我们为自己这一年刻画的起点,希望它能见证所有人拒绝遗忘的努力。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01日 08 版)

(责编:白宇、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