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院士、官员本该两分开

2015年01月09日15:10 | 来源:新民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院士、官员本该两分开

  胡印斌

  公众高度关切的院士增选有了新变化。两院公布新的院士增选实施办法或细则,其中,取消“单位推荐”或“归口部门推荐”、处级以上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等新规,成为此次增选的最大亮点。以往那种“仕学一体”、官员利用手中职权评上院士的现象,有望得到遏制。

  很多媒体在报道这一新闻时,都突出强调“处级以上干部不作为候选人”,而有意无意忽略了“原则上”这个限定词。这其中,除了表达上的不周全之外,也折射出社会公众对于“仕而优则学”现象的不满。更有论者将这些变化视为院士“进”、“出”机制的重大改革,寄予热切期待。

  确实,近年来,院士“高官化”现象严重。据报道,在2011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就有不少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进入有效候选人名单。并不是说官员就一定不具备科研能力,但官归官,学归学,既然选择了仕途,就应该有所舍弃;既然已经离开了学术圈,掌握了一定的行政权力和资源,就应该有所避讳。作为高踞学术最高层面的院士,首先应该有学,具备足以引领社会的学术水准和科研成就,而不是搞赢家通吃那一套,让一些人得以以官求名、以名逐利,顶上院士的头衔,挤占更多的社会资源。此种官本位思维在学术界的浸染、蔓延,不仅有可能败坏学风,也会影响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力。

  可见,此番院士增选“谢绝”处级以上官员,应该是一种自清式努力,循此路径,或将一点点纯化院士队伍,并促进整个科研体系的价值回归。让官员归官员,让院士归院士,不再搅混在一起,亦官亦学、夹缠不清。

  不过,从目前的实施办法看,究竟能不能真正“谢绝”官员,还有待实践的检验。比如,像张曙光那样的参选人可能会失去部门的推荐,但仍可以利用手中可以调动的巨量资金,去“砸”个别协会或个人。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张曙光自供的花掉2300万元贿款用于院士评选,这些钱究竟花到了哪里,打点了何人、什么机构,仍没有下文。

  还有,“处级以上”、“原则上”的表述也不免过于含糊。这一标准是指正处级还是副处级?“原则上”即意味着可以有例外,那这个例外的标准谁来掌握?规则出台,应尽量杜绝模糊表达,实施起来才更有可操作性,更有可能落到实处,而不是被人利用来“打擦边球”。

  说到底,困扰时下院士改革的关键因素,仍在于无所不在的行政干预。须从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年龄结构、候选人资格、退休退出制度等方面,全方位祛除行政化的魅影。而此番“谢绝”官员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接下来还应该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剥离附着于院士制度上的非学术因素,让院士回归学术头衔的本义。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