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月4日获悉,四川省江油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大队长王兴军10月31日因心脏病病逝,年仅48岁。在抢救后一度清醒时,王兴军还向江油市环保局局长汇报了20分钟环境执法工作。同事们都说:“王队长常年在环境执法岗位上兢兢业业,是工作累死的。”(11月4日四川在线)
当有的人每天都在吐槽雾霾与风的“捉迷藏”游戏、却总做不到人走电断时,当有的人每天都在担忧“垃圾围城”问题、却不知道垃圾分类为何物时,有个人已永远地倒在了环境保护的工作岗位上。
虽是心脏病发,但同事们却给出了“工作累死”的解答。这是对王兴军敬业精神的最高褒扬,同时也无意间透露出了环保执法工作艰辛的一面。
想必从没有一个岗位,与人们生活的关联度能精确到每分每秒,除了环保。也因如此,环保部门可能时刻都会受到人们的质疑。无论是河水变脏,还是雾霾来袭,只要出现环境问题,质疑的目光不会首先投给污染源头,而是投向环保部门。诚然,作为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的确“舍我其谁”。手握法律赋予的权力,对一切污染行为说不,按理说也是信手拈来之事。
但社会百态永远都不可能一两句话就可以完全概括。拿其中的执法取证环节来说,在依法治国的口号声中,一方面是对物证要求的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却是某些排污企业的越来越“聪明”。比如王兴军身边的某些建筑扬尘企业惧于责罚,往往选择在深夜凌晨从事作业生产,以便扬尘行为在黑夜中不会被发现。这其中的取证难度可想而知。
也许有人会说,虽然取证很难,但只要集中精力攻坚便可。这就如同用成千上万警力来追捕一个越狱逃犯,可能算不了什么,可谁受得了天天各地都有“越狱”的发生?当然还有人会说,何不多增加执法人手?现实却是,即使世界上警察再多,犯罪行为恐怕也不会绝迹。
对企业行为,我们还能读懂动机,他们只不过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反而是某些个人行为让人捉摸不透。今年国庆期间,泰山“悬崖环卫工”闻名网络,而在其身边的,却是某游客的一句“我们不扔,你们不就失业了?”。对于环保问题,抛开企业排污等集体行为,其实还有更多公众日常生活中的小小细节,积沙成塔般地让绿色家园离我们越来越远。
一言以蔽之,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人们环保理念的错位。没有思想上正确的对待,只知道天蓝地绿好,却不懂从身边小事做起,即使监管部门再怎么全身心投入,也未必换得了一个绿色的明天,反而可能让更多的环保卫士悄然倒下,甚至还得带上外界给予的监管不力骂名。而这,或许也是环境执法者的现实苦衷。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