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们的饭碗,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每一起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总会在社会上掀起波澜。“要保证学生娃吃饱吃好,不能出任何事故。”这是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心声,也是全社会的希冀。而重庆忠县的做法,无疑是一次制度化、规范化的尝试。
眼下,学生的营养状况已有极大改善。比如,国家累计投资千亿元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成效很明显。然而,美中有不足。即便国家三令五申强调专款专用,确保食品安全,但在学生餐中,还是出现了资金“黑洞”、安全“漏洞”。
要消灭“黑洞”、堵住“漏洞”,完善制度是社会共识。诚然,各地各校情况不同,没有什么“神药”能包治百病。但基本原则是共通的,即公开透明、强化监管、严厉问责。食材不过关,无条件召回;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配送公司无条件出局;从采购到配送,全程监控,几十双眼睛盯着……建立了这些制度,忠县才能收获学生、家长98%的满意度。
让娃娃们能吃到可口的营养餐,确保每分钱都真正花到孩子的碗里,这是一份无从逃避的沉甸甸的责任。既然挑起了这个担子,就得义无反顾地前行,没有退路。而要真正做好,没有别的法宝,只有“良心”与“良政”。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05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