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6日12时,在沿路人们的一次次期盼中,一条投资110亿元的山西岢临高速公路,原定18个月的工期,却近4年才通车,工程被指偷工减料,多处现“豆腐渣”,而一位标段负责人自曝家丑:资质是借来的,不偷工减料就挣不到钱(10月29日《法制周末》)
岢临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岢临高速)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何原定工期为18个月的高速公路却在近4年后才通车?为何该高速建设管理处官员的回应与媒体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截然不同?到底是谁在说谎?造成该高速公路屡屡“爽约”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这一系列疑问耐人寻味,且值得追问,需要相关责任部门站出来正面澄清。
首先,得肯定自曝家丑的标段负责人的诚实和勇气。他道出了一个不算秘密的秘密――“资质是借来的,不偷工减料就挣不到钱”(业内人士都知晓)。按照行业潜规则,借来的资质当然要支付租借费,而这笔数目一般是根据工程标的来定,不在少数。企业追求的是利益和效益,没有赢利,哪家企业会做?鉴于此,承建商既要支付资质租借费,又要赢得经济利益,而承包方事先约定了工程造价。在这样利弊权衡下,承建商想要赚取更大的利益,就只有从工程用料上打主意,这样一来,偷工减料就顺理成章了。
然而,偷工减料造成的后果将会使工程质量大打折扣,毕竟质量好的工料和质量差的工料对工程的使用寿命大不相同。笔者不禁想问,到底是谁让借来的资质修建高速公路?而用一截手指粗细的螺纹钢敲敲路基护坡,并未用太大的劲,表面的水泥便已脱落,找个缝隙轻轻一撬,里边的石块“稀里哗啦”滚出来,形成一个大洞;桥梁裸露钢筋、有细微裂缝;中间隔离带钢板螺丝未拧紧,甚至没有螺丝帽;桥护栏浇筑有的错位等等,这些可不是小问题。要知道,这可是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的速度都在每小时80公里以上,这样一个典型的豆腐渣工程,它能承载车辆长年累月的碾压吗?到底有没有经过严格验收?是否通过了验收?一旦公路发生塌陷或断裂,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更令人后怕。
借来的资质修高速,赢得的是经济利益,埋下的是交通安全隐患,受害的必将是人员和车辆。“安全无小事”。希望当地有关部门本着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彻查这一豆腐渣工程,真正让高速公路既安全,又快速。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