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穆鋆:学校不是工厂 输出人才岂能是“制造机器”

2014年10月27日11:01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穆鋆:学校不是工厂 输出人才岂能是“制造机器”

  在当下的中国教育界,衡水中学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作为“超级中学”的标杆,一直被社会主流舆论和教育专家口诛笔伐,被认为是泯灭人性的“考试机器加工厂”,如果谁敢公开为衡水中学说好话,那么必然会招致主流舆论的鄙视甚至批判。可与此同时,河北的学生和家长用脚投票,想方设法要挤进衡水中学的大门,考上衡中是河北很多初中生的奋斗目标,全国各地来衡中参观学习的同行络绎不绝。

  正如衡中官方微信转发的《如果你的孩子在衡中上过学》所写:“我们每天五点半起床飞奔到操场,只为了抓紧跑操前的几分钟记住几个单词、几首诗;我们打饭排队时拿着小本子,只为了能不浪费一分一秒;我们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常化;我们开会前做着数学题,升旗前读着语文素材,看新闻时写着学案—衡中学生的成绩是一点点聪明和无数的汗水积累起来的。”

  衡水中学只是这种高强度的“高考训练营”的一个代表,类似的学校还有很多,但是家长还“拼了命”的把孩子送到“人间炼狱”,“衡水现象”的出现,是中国教育的复杂现实的体现,也让我们对我国的教育政策反思。

  学校实行“无死角管理”,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0点10分,时间安排具体到分钟。成绩、德行、卫生全部纳入“量化管理”,包括“男女生频繁交往”、发呆、吃零食等都属扣分范畴。完全可以把衡水中学当做一家工厂来看待,作为“员工”的 学生没有一点自由可言。在这样的压力下,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就相当于员工做违反企业规定的事,是要受到像“扣工资”似的惩罚。

  “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是全市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必须看大、看急、看重”,全衡水所涉及部门、单位都必须密切配合。”衡水这个经济省内倒数、曾经贫瘠的盐碱地也因这所学校而成为盛名远播的“教育名城”。衡水的“成名”要靠教育来实现,好比一个城市的重心放到一个学校身上。如此沉重的负荷,学校只能采取措施再把负荷压到学生身上,只有出“成绩”,才能完成市里的“终极目标”!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认为,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你不能不承认衡水中学教育的成功和办学的成就,但对衡中现象是否能导向于素质教育的方向表示担忧。引用俞敏洪在演讲中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心灵与个体的自由,而不是给学生洗脑并统领学生。”而成就衡水中学高考辉煌的秘诀之一恰恰在于剥夺学生的自由。该校“言必行,行必果的执行文化”,是一种压制,貌似在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其实只会带来服从。

  衡水中学缔造了一个“神话”,但是学生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不能因为清华这一目标而失去本能的快乐。希望衡水现象的存在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认真反思中国的教育政策。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