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新语:教授就该给本科生上课

赵婀娜

2014年10月24日04: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特别想重温一段国学大师陈寅恪讲学魅力的历史。

  1926年,年仅36岁的陈寅恪登上清华的课堂。陈寅恪上课时能把无聊的课程讲得极为有趣,他上课时,不光学生兴致盎然,就连朱自清、吴宓、冯友兰等名教授都来听讲。当着那么多的大学者,陈寅恪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这是何等的霸气,又是何等授课的魅力!

  而今天,一则新闻倍受各界关注:上海8所市属本科高校试点“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规定教授、副教授必须为本科生讲授课程。

  应该说,上海教委的做法值得称道。毕竟,这是在以科研成果为导向的高校评价机制下,大学教授越来越没时间、没动力给本科生授课的背景下的积极举措。

  但,这种举措,思来总略显无奈。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尽管当下大学功能已经越来越多元,但归根到底,育人始终为大学第一要义。

  犹记得在北大读书时,最火的地方非大学课堂莫属。单是看哪个教室占座的人最多,哪个教室门外、走廊里都挤满了翘首聆听的面孔,就知道教室内的先生肯定是课上得好的“大腕”。

  钱理群先生在提及自己的教师情结时就曾说:当我高声朗读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里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我看见学生的眼睛发亮了,就知道他们的心灵和我发生共鸣了。

  这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又是多么美好的教与学的过程。

  诚然,今天,高校的评价导向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我们应该看到,完全以论文为导向的日子已成过往,高校评价体系在日臻完善;诚然,今天,大学的人事制度改革还步履维艰,但我们应该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探索分类管理,让热爱教书的老师安心终生从教;诚然,今天,教授们还因各种原因,“被动”走上大学讲堂,但我们相信,大学里绝大多数的老师,心中都有那个最宝贵、最朴素的“教书匠”的情结。

  期待,有一天,给本科生上课,教授不再被动而为。期待,有一天,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不再是新闻。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24日 19 版)

分享到:
(责编:曹昆、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