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环球走笔:当心“手机依赖症”

周少明

2014年10月22日08: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最近,美国餐厅纷纷采取打折等方式,鼓励顾客放下手机全身心享受美食。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改变过分使用手机造成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情感交流匮乏的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沉迷于手机,有些甚至不能自拔。美国马里兰大学曾对1000名学生做过一项名叫“无设备世界”的调查,让接受测试者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结果显示,90%以上的测试者在离开手机后出现坐卧不安、心情焦虑等情绪起伏。

  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广泛使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处世方式与心理状态。美国心理学家拉里·罗森在《i成瘾(逃离24小时×7天i不释手的生活)》一书中指出,社交网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成瘾、强迫、情绪起伏、注意力缺失、社交退缩等问题。据他研究,美国1980年后出生的人群中,如果无法每隔几分钟查看一下脸谱,约有30%的人会感到焦躁不安。

  对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过分依赖,甚至引发了一种新型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人们似乎每时每刻都在低头玩手机,手机不在身边便心神不宁,一段时间没听到手机响就会下意识摸口袋……手机的过分使用甚至减少了陪伴家人和朋友的时间,减少了走进大自然感受生命气息的冲动。

  面对“手机依赖症”,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思考解决之道。据报道,来自美国和荷兰的3人团队打造出一款帮助摆脱智能手机依赖症的“手机”——“nophone”。该款“手机”其实是一块外形酷似智能手机但只具备自拍功能的塑料块。发明者希望用这种方法提醒人们从手机中走出来,多多关注真实的外部世界。

  戒除手机依赖症,关键还是要靠人们自己的理性,靠自制力和自主性的觉醒。人们必须保持清醒,避免沦为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奴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固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普及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但与此同时,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不应成为人类的主宰。智能手机可以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工具,但不能过分侵扰人们自身的思考、情感和交流,更不能取代真实的人际关系。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22日 22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