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张全林:“诊脉验孕”之“华山论剑”还是洗洗睡吧

2014年10月20日15:12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张全林:“诊脉验孕”之“华山论剑”还是洗洗睡吧

  作者:张全林

  由网友@烧伤超人阿宝发起的“中医诊脉验孕”挑战及其风波仍在发酵。“成都老中医应战‘号脉验孕’首轮猜错”成了“中医诊脉验孕”话题里的新热点。据悉,这次挑战共由包括1名孕妇在内的5名女性参加,流程是老中医吕即来在蒙眼的状态下,通过“号脉”的方式确定哪一位才是孕妇。(10.20医通无忧网)

  对此,有业内人士在网上发出质疑,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吗?其实,就是没多大意义。既不能证明中医优于西医,也不能印证中医劣于西医。自称致力于中医推广的吕即来表示,近期自己将在成都进行一次“诊脉验孕”自我挑战。另外,他还表示要筹集20万元,组织一场全面的中西医挑战赛。可想象,挑战到最后也不可能划出个优劣来。号脉诊病,还要结合“望闻问”方能提高诊查准确率,这是科学,不是打赌。再者,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再高的医术,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诊准。就算出现几次误诊,也不能否定切脉诊查的科学性、实用性。所以,这种“瞎摸”式擂台赛,无异于江湖杂耍卖艺。

  这样“华山论剑式”的对抗性比赛,无益于医术的升进,只能徒增兄弟学科之间的嫌隙,百害而无一利。中西医之间,在中国缠斗已久,如今非你即我的思维,在社会上仍有残留。所谓“中医诊脉验孕”挑战就是“心中不服”的表现形式。这样“一头撞南墙”式的线性思维,并无助于中西医各自优势的发挥。在用力剿灭对手的同时,也伤害了自身。脑筋一转天地宽。中西医之间不是敌人,而是兄弟,二者携手同行,治病救人的力量才会更强大。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领域的主流思想,是充满智慧的倡导。中医的理论基础建立在辨证哲学之上,讲究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主张辨证施治,所以才有望表知里、内病外治的医法。但对急症病变却显力不从心。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实则是把人体看着一部机器,那个零件损坏了,能修则修,能换则换,对无甚用处的索性一刀割去。如其化疗、放疗之法,就是双刃剑,把健康同病变一并斩杀。一个人患了急性阑尾炎,脓肿将破,找中医就走错了门,还是到西医那里开膛破肚,一刀割去为优选;对于疑难杂症,却不是西医的强项,让中医望闻问切一番,施以汤药调理,恐怕才是上策。足见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相互借力补充,才是患者之福。

  胡适是20世纪初期反对中医的重要人物之一。为了能更好地解释中医为何能治西医治疗不了的病,他提出:“医学者应在化验室里,穿着漆布的围裙,拿着玻璃管子,在那里对锅子里煮的中药进行化学分析,桌子上摆放着翻开的《本草纲目》、《千金方》、《外台秘要》一类的古医书……把黄芪化验出来,看它的成分究竟是什么?何以有这样大的功效?”胡适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其实,化验未必能找到中西医相通的科学依据。中医用药也是基于整体观,并非单纯的某几种药物的所谓主要化学成分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

  中医不同于西方的近代医学,目前仍无法用实验或量化的方法进行重复,但这不影响它的作用发挥。阿宝们试图以中西医擂台赛一较高下,不仅徒劳无益,更会导致成见叠加,拉宽中西医的裂痕。

  丢掉一分胜负的狭隘观念,树立联手相长、互补共赢的新理念,才是中西医事业发展的需要。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