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来论:调侃雾霾不如行动治霾

2014年10月21日03: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治治地下管网的“亚健康”

  河北 薛家明

  据报道,我国城市地下管线“跑冒滴漏”严重,自来水平均漏失率高达15.7%,每年流失自来水7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年“漏”掉一个太湖。

  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面对这样的现实,珍惜用水,杜绝浪费,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自觉。但是,因为地下管网坏损,一年“漏”掉一个太湖,对于城市来说,简直像在“滴血”。我们常喊“口渴”,投入巨额资金调水,每年却流失足够1亿城市人口使用的水资源,这种浪费让人惊愕。不难想见,如果能有效堵住管网之“漏”,可以节省多少资金、带来多大社会效益。

  诊疗地下管网“亚健康”,一方面是因为老化严重,许多管道年代久远、超期服役。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多头管理。供水、排水、燃气……地下管网错综复杂,权属多样,“九龙治水”也造成了争权诿责、管理缺位,导致管道养护不勤、爆管漏水频率较高。管好地下管网,堵住跑冒滴漏,关键是要完善制度、优化管理、增加投入,加大对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使之跟上城市扩张的步伐;另一方面,通过集约化、精细化管理,延长管网的寿命期限。

  

  调侃雾霾不如行动治霾

  北京 荣翌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上,选手们全程佩戴各式口罩,成为赛场的一道另类景观。“用生命在跑步”“口罩博览会”“正宗好口罩,正宗马拉松”……一时间,关于雾霾的调侃再一次密集来袭。

  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副产品”,近年来,空气污染成为老百姓的日常话题。与雾霾如影相随的,还有各类富于调侃与自嘲意味的段子。网友们乐此不疲地贡献着“集体智慧”,一些名人也频频凑热闹,进一步激发了公众的调侃热情。调侃归调侃,背后折射出公众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它把原本严肃的环境问题以轻松娱乐的方式加以呈现,继而唤起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有这样的“传染效应”在,一定能鞭策环保部门履职尽责、拿出更多见真章的治理方案。

  关注就是态度,纾解雾霾难题,显然需要在发调侃、表态度之外付出更多努力。“黑色幽默”之外,每个人都应付诸行动。正如一则公益广告所言,“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从自己做起、自现在开始,少一天开车、多一次绿色消费,都能为赢得蓝天增添一份力量。而对于公众人物来说,在环保公益方面有更多可作为的空间,与其苦心孤诣调侃,不如踏踏实实付诸行动。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21日 05 版)

分享到:
(责编:曹昆、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