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最近,干部破格提拔的话题在持续发酵,一些被违规破格提拔的干部被陆续撤销职务。破格提拔干部本意是打破论资排辈的官场积习,让那些优秀的年轻干部能够脱颖而出。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一些人却把“破格”异化为“出格”,打着政策的旗号,把走程序当走过场,借“破格”之名谋私。 >>>我有话说

刘云山:不能借“破格”之名行谋私之实

    刘云山5月17日至20日在河南调研期间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严管理干部、管好干部,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显规则”不落实,“潜规则”就有市场。对干部队伍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选人用人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纪律,按原则办事、按规矩办事,不能有例外、不能搞变通,更不能借“破格”之名、行谋私之实。[详细]

人民日报仲祖文:破格提拔干部要从严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强调,“根据选拔职位对人才的需求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需要,可以对报名人员的职务层次、任职年限等任职资格适当放宽。但报上一级职位的,需在本级职位任满一年;越一级报名的,应当在本级职位任满四年;不得越两级报名”。[详细]

现象:家庭背景等成“火箭干部”助推器

    近期,湖南湘潭“火箭提拔”的27岁副县长徐韬刚被提名免职,广东揭阳揭东区副区长江中咏被撤销任命决定,安徽望江县90后团县委副书记常骏生被撤销任职决定,常骏生父亲常德的县编办主任职务被免……这些被违规提拔的年轻干部一度引起舆论高度关注。
    有关部门曾援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的规定,为其“破格”之举缓颊。但是,由于公务员报考规则本身已通过年龄审核贯彻了干部年轻化的要求,无需在任用提拔方面再次强调年轻化,组织部门将其作为提拔上述争议性官员的正当性依据显然是不妥当的,也难以服众。
    除了有关部门的程序性“辅助”之外,“火箭”式官员的家庭背景无疑是其成为官场新贵的另一种推力,也是几乎所有被质疑的“火箭提拔”干部的共同点和舆论争议的核心。 【详细】

    



家庭背景成为“火箭干部”的助推器 (作者:张成才)

本质:借机谋私 损害制度公信

    提拔一个干部,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带领广大群众实干。但事实上,个别地方在干部提拔上存在因人设事、设岗的现象,有的甚至为干部的成长进步提前设计了路线图,为了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不惜“用足”破格提拔。【详细】
    “萝卜招聘”、“火箭提拔”等现象不时出现,不仅损害了干部政策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而且对被提拔者也未必有益。俗话说,偷来的巧是致命的拙。那些抄近道者也许能获得一时之利,但从长远看,因为拼关系,不免心浮气躁、脱离群众;因为缺历练,导致能力有限、威信难树。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选人用人上,对特别优秀的干部,应敢于破格,大胆使用。但是,不能以破格为名,行一己之私,干出违反制度和程序的事情。对于年轻干部,公众质疑的并不是年龄,而是选人用人过程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被提拔者本人到底是不是凭真本事上来的。【详细】


“萝卜招聘”损害干部政策严肃性和公正性 (作者:春鸣)

对策:用公开透明释疑“破格提拔”

    破格提拔的污名化,将带来一种“逢提必疑”的氛围,对人才培养产生消极作用。成系列出现的负面事件培养了公众的心理定势:每一个火箭上升的年轻人,背后都有一位位高权重的长辈;每一次破格提拔的组织程序,都附着形形色色的权力腐败。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破格提拔”已经从一个光明正大的用词变成了一种影射、一种暗示,并脱离了从前的严肃语境,而和寻租、特权、腐败、“官二代”发生了某种勾连。
    
为了遏制这一趋势,必须将选拔流程透明化、公开化,充分公开与选拔相关的信息,严格规范破格选拔的流程,将内外监督有效整合起来。在内部监督有限的情况下,应充分发动“人民战争”,把面向公众作为“民主、公开”原则的落脚点。【详细】


用选拔流程透明化、公开化破除违规提拔。(作者:李宏宇)

    该不该破格,制度自有规定,群众自有公论;是不是出格,制度自有准则,群众洞若观火。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强化监督等方面的制度,让干部的选拔任用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消除群众对破格的质疑,才能使年轻干部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往期回顾:干部提拔透明化不能全靠网络监督倒逼

人民网要闻部出品        责任编辑:盛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