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可能”到“無限可能”(人民論壇)

電影《哪吒2》持續火爆,路遇兩位小學生邊走邊聊,討論票房沖榜能沖到哪兒,還掰著手指頭算﹔琢磨《哪吒3》啥時候來,言語中充滿期待。
滿懷期待,源自無限可能。這位“魔童”橫空出世,之所以燃爆炫酷,就在於實現了許多“不可能”。且不說票房一路攀升,更不論特效鏡頭創造了多少先例,單說餃子導演的逆襲人生,就充滿了傳奇色彩,正應了電影裡的對話:“難道你還想改變這個世界?”“我想試試!”……
優秀的作品總是既鼓舞人心,也給人啟迪。回望我們走過的路,以奮斗創造奇跡,就是一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不斷突破、向上生長的過程,我們從中獲得的經驗與智慧,正是創造未來的強大底氣。
越是“不可能”,越是“分水嶺”。跨不過去,是千難萬險﹔跨過去,是別有洞天。必須拿出愛拼會贏的精氣神。
曾經,橫亙在發展路途上的,便是一個個“不可能”。沒有大型機械,懸崖峭壁上能建渠引水嗎?河南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戰天斗地鑿出“人間天河”紅旗渠。雜草都不長,荒漠裡能長水稻嗎?袁隆平團隊創新技術,種出海水稻,荒漠成糧倉。起步晚、底子薄,衛星導航能超車嗎?科研人員自主創新、追求卓越,開創北斗系統定位“極限精度”。遇水搭橋、逢山開路,敢於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彰顯的正是一往無前的膽識、跳出路徑依賴的魄力。
可能性不會憑空產生,往往需要久久為功,創造有利條件、消除不利因素。保持接續奮斗的韌勁,才能攻克一個個山頭,讓天塹變通途。
有人說,成功沒有奇跡,隻有軌跡。奇跡是干出來的,軌跡上鐫刻著日拱一卒的積累。不久前,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投產,自拿地算起僅歷時9個月,再次刷新“上海速度”。速度的背后,是對標“國際一流”持續打造營商環境,是聚焦產業持續完善供應鏈和創新鏈,是聚焦“企業感受度”持續深化改革舉措。步步為營、環環相扣,推動發展環境更優、產業土壤更沃、改革支撐更強,才能跑出發展加速度。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要贏得無限可能,必須奮勇爭先,引領時代發展潮流。
從時間軸上回頭看,“中國人民始終有著超乎尋常的緊迫感、時代感”。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我們用“盡短時間”﹔科技創新、自立自強,“創新慢了也要落后”﹔科技成果轉化,“趨勢、方向是對的,要快馬加鞭”﹔謀發展、促改革,“看准了就抓緊干”……正因為有緊迫感、使命感,才能始終保持弓滿弦張的狀態,把目標變行動、讓理念成現實,持續贏得發展主動權。
有科學家說:“跳過一個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著你。”不斷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有可能”變成“一定能”,繼而贏得“無限可能”,我們就能始終走在時間前面,走在時代前列。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4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