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友好之城待有為青年(現場評論·新春走基層)

用心讀懂青年,用情服務青年,合力支持青年,就能讓有為青年留得下、扎住根,為城市發展帶來無限可能
大學畢業生徐希貝,已經在浙江杭州工作了幾個月。每次路過公司附近的“青荷驛站”,她總會讓視線停留一會兒。當時,她獨自來杭州找工作,這裡是落腳的“第一站”。
像徐希貝這樣來杭州求職面試、實習游學的青年,的確不少。面試一次,住好幾天,“快捷酒店兩三百元一晚,對大學生來說是不小開支”。如今,住宿費不再是“顧慮”。來杭青年通過微信小程序提出申請,就可以在“青荷驛站”享受7天以內的免費住宿。小徐感慨:“有了住的地方,心就安定下來,可以好好試一試、闖一闖。”
小驛站,大溫情。瞄准非杭戶籍且無房的新市民和青年群體,杭州以“青荷驛站”為載體,提供短期免費住宿服務,既降低了青年求職成本,也彰顯出城市對人才的尊重。讓青年心安,折射一座城愛才引才的誠意。
誠意的背后是緊迫感。為吸引青年、留住青年,許多城市都在出實招。比如,北京海澱區擬出台進一步促進和穩定就業若干措施,同時優化保障性住房布局,打造新就業群體友好社區、商圈、園區,更好提升“青和力”和“青活力”。以時不我待的勁頭,加強城市的軟硬件建設,讓廣大青年有歸屬感,城市發展的活力會更足。
誠意的背后有鬆弛感。很多青年想在城市打拼,但又有后顧之憂。面對住房、醫療、教育等問題,他們難免會感到焦慮。以影響青年發展的難題為發力點、突破口,為他們創造鬆弛、舒心的環境,才能更好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杭州除了建有“青荷驛站”外,對符合條件的青年,還提供青年人才公寓、市場化公寓補貼、人才共有產權房等多元化住房保障。以問題為導向,出暖招實招,破難題、紓困境,助力廣大青年全身心投入工作。
更好的城市,成就更好的青年﹔更好的青年,為城市創造更好的未來。如今,不少地方探索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更關注青年成長,幫助青年融入城市。廣東廣州出台青年創新創業促進條例,青年在這裡尋得大好機遇﹔杭州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青春議事廳”,讓青年為城市發展建言獻策。城市的青春活力從哪裡來?正得益於無數有為青年的積極奔赴、實干奉獻、踴躍創新。
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不是單一部門、單一地區的事,更不是一蹴而就、一廂情願的事。這需要科學規劃,長期耕耘。面對城市發展短板、青年多元訴求,因地制宜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推出契合青年期待的舉措,離不開多部門、多領域的協同共進。比如,在人才政策、就業培訓、社會保障等方面,進一步健全機制,提供良好服務﹔又如,在文化空間、創客空間、交友空間等方面,持續拓展邊界,創造溫馨氛圍。用心讀懂青年,用情服務青年,合力支持青年,就能讓有為青年留得下、扎住根,為城市發展帶來無限可能。
“青荷驛站”,寓意著青年如同初綻的荷花,充滿生機與希望。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當城市發展與青年奮斗同頻共振、互相成就,未來必將更加可期。
(作者為本報浙江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0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