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村晚”當有“鄉味”(縱橫)

周榮光
2025年01月17日05: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歲末年初,一場場承載著鄉音、鄉愁、鄉情的“村晚”紛紛上演:在北京,《鼓舞盛世》將傳統舞獅的藝術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凸顯盧溝橋石獅子這一文化標識,表達濃厚的家國情懷﹔在四川攀枝花,“文藝展演+鄉村年貨大集+春節文化展示+鄉村文化旅游”有機融合,當地村民和外地游客共創共享熱鬧非凡的“文化大餐”﹔在江西永新三灣改編紀念廣場,一首《三灣來了毛委員》拉開了當地“村晚”節目初選帷幕,村民們深情演繹紅色歌曲、傳承紅色基因。

  鑼鼓喧天、人聲鼎沸、載歌載舞……貼近百姓生活、突出地方特色的“村晚”,正逐漸成為歡度新春佳節的新年俗。台上台下都是主角的村民們,用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唱身邊事、演身邊人,道家鄉美、贊新生活。“村晚”展示了熱熱鬧鬧、充滿人間煙火氣的文化互動氛圍,傳遞快樂也凝聚鄉情。“村晚”在加強村民交流協作、融洽鄉鄰關系的同時,也在無形中為村民傳遞了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營造文明新風尚。此外,“村晚”搭台,有利於發展“唱戲”,給農文旅融合發展帶來新機遇。搭乘電商直播快車,展示鄉村文化魅力,各地可以乘著“村晚”新業態的“風口”,有力推介文旅資源、宣傳地方特色,讓農民群眾享受更多發展紅利。

  “村晚”之所以越來越火,原因就在於根植於鄉土、凝結著鄉愁,集中展示了農民群眾昂揚的精神面貌。不管表現形式如何變化,群眾文化都是晚會最深厚的底色。無論是種地的農民、搞養殖的技術員,還是返鄉的游子,都有機會登台當“民”星。說鄉音、話鄉愁,吹拉彈唱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藝術,有力支撐起“村晚”的群眾舞台。隨著自媒體、短視頻的興起,不少觀眾會把“村晚”節目發布到社交平台上,既讓游子們紓解鄉愁,也使更多鄉村人文特色、民俗風情受到關注、得以傳承。

  現在的鄉村,不光有“村晚”,還有“村歌”“村超”“村BA”,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時代大潮中,鄉村文化盛事正在不斷“出圈”“擴容”。這些都是凝聚鄉村全面振興合力的優質載體,也是加快鄉村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期盼各地以農民文化需求為導向,不斷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讓“村晚”越辦越精彩,讓農民群眾的歡聲笑語回響在鄉村的山山水水,讓鄉村文化得以傳承賡續。

  (摘編自《江西日報》,原題為《“村晚”凝聚鄉村振興合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7日 05 版)

(責編:胡永秋、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