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糾治執法司法中個別趨利性行為(有的放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執法司法公不公正,公正的執法司法有沒有制度保障,決定著全面依法治國的成色,是人民群眾十分關心的問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著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就“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作出戰略部署。受利益驅動的執法司法中個別趨利性行為,嚴重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是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營造更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必須著力解決好的問題。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是因為法治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能夠塑造穩定、透明、可信賴、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是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的重要條件,也是我國經濟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石。執法司法中個別趨利性行為濫用了法律管轄權,對企業違規實施異地查封、扣押、凍結、劃轉等財產強制措施,侵犯了企業特別是一些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損害了市場預期,不僅嚴重破壞了法治環境,也嚴重破壞了營商環境,阻礙了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有效配置與市場活力的充分迸發,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消極因素。
執法司法中個別趨利性行為具有復雜多元的成因,可以說是經濟社會發展、案件管轄制度、部門利益和地方利益驅動等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在我國,一般由違法犯罪的行為發生地或者結果發生地的執法司法機關管轄案件。數字時代,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與經濟活動深度融合,越來越多的交易行為發生在網絡空間,或者在網絡空間留下痕跡,導致對地域管轄的法律解釋變得更為寬泛。比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信息網絡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信息網絡犯罪案件由犯罪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這個犯罪地包括用於實施犯罪行為的網絡服務使用的服務器所在地,網絡服務提供者所在地,被侵害的信息網絡系統及其管理者所在地,犯罪過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者其他涉案人員使用的信息網絡系統所在地,被害人被侵害時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等。復雜的地域管轄制度,在提高辦案便捷性與靈活性的同時,也讓濫用法律管轄權的行為有空可鑽。此外,個別地方的執法司法罰沒收入是其地方財政的一大來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該地執法司法產生趨利性、逐利性傾向。
有效糾治執法司法中個別趨利性行為,需要多措並舉、常抓不懈。關鍵是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到實處。一方面,要聚焦隊伍建設,著力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不斷加強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素質能力建設,以執法司法人員堅守法治、秉公辦案的實際行動,讓經營主體在每一個執法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另一方面,從源頭和長遠看,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要在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加快改革步伐,完善案件管轄制度,探索建立管轄權異議制度,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跨區域協作機制﹔要完善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制度,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立體動態監督,嚴格規范罰沒收入使用,強化對罰沒收入異常增長、大額頂格處罰的監督,斬斷執法司法中個別趨利性行為的利益鏈條,鏟除“罰沒經濟”的生存土壤。
(作者為杭州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03日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