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歷史建筑,護好也要用好(快評)

盧  濤
2024年12月27日03: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歷史建筑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承載著獨特的文化記憶,成為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鄉愁。當前,我國認定歷史建筑6.72萬處,一處處老街區、老胡同、老裡弄納入保護范圍,老建筑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進一步被看見。

  歷史建筑,如何平衡“護”與“用”?在保護基礎上合理利用,既能加深歷史建筑與群眾生活的聯系,推動歷史建筑在繼續服務社會中煥發生命力,又能為發展文化旅游、打造地域品牌提供助力。

  活化利用,重在保護與傳承。廣東佛山的吳家大院辦起地方特色文化展,安徽黃山的古民居知還山庄裡建起村史館,福建廈門的延平戲院恢復觀演劇場功能……在保護好的前提下發揮歷史建筑講述歷史、展示文化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激活其原有的公共服務功能,讓更多人走進、了解和使用它們,老建筑才更有“存在感”和“活躍度”。

  活化利用,更在創新和發展。江蘇蘇州推出“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吸引企業參與古建老宅活化利用﹔四川印發消防設計指南,針對歷史建筑活化利用的消防問題提供技術指引……通過創新功能、創新業態、創新制度,越來越多歷史建筑在合理利用中釋放出發展潛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利用是保護的拓展,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護。隨著更多新探索取得實效,歷史建筑在城市更新發展、群眾生產生活中必將展現更大活力。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27日 08 版)

(責編:史雅喬、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