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的角色(人民論壇)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黨員干部應該有什麼樣的角色定位?
重慶巫山縣竹賢鄉下庄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在鄉親們眼裡是個“帶頭的”,他帶著大家伙兒鑿出一條“天路”,走出了“天坑”,也走上了康庄大道。
湖北武漢江岸區百步亭社區的老黨員陳立昌,在居民們眼裡是個“和事佬”,20多年裡,調解1830余起矛盾糾紛,群眾滿意率100%。
山西代縣段家灣村的劉桂珍,40多年裡干過鄉村醫生、代課教師、村支書、村委會主任,一句“桂珍說好肯定好”,印証著她是村民的“貼心人”。
…………
“帶頭的”“和事佬”“貼心人”……稱呼不同,內涵一樣:為老百姓辦事的。因為事辦得好,角色當得好,才贏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來到咸寧市嘉魚縣潘家灣鎮四邑村,見村黨群服務中心牆上張貼著《服務群眾事項清單》,意味深長地說:“過去更多的是要求群眾去做事,現在更多的是黨員干部給群眾辦事、做服務,這是一個根本的變化。”
這個“根本的變化”,背后是干部作風之變、干群關系之變。
“八項規定改變中國”,作風建設抓鐵有痕、踏石留印,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透過“窗口”,可見一斑。以前辦個事,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干部動動嘴,群眾跑斷腿”。如今,有的地方推廣“接訴即辦”機制,有的地方設立“辦不成事”窗口,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跑”,再到“高效辦成一件事”……群眾的事“不白跑”“有人管”“能解決”,群眾自然豎起大拇指。
作風建設,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是根本問題。當共產黨的官,同歷史上的官吏有本質的區別,黨員干部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角色,永遠做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務員。
脫貧攻堅,也是作風攻堅。數百萬扶貧干部奮戰在扶貧一線,爬最高的山,走最險的路,去最偏遠的村寨,住最窮的人家。“不為錢來,不為利往,農民才能信你,才能聽你”“我是一個共產黨員,我必須帶領群眾,拔掉老百姓的窮根”……干部和群眾結對子、認親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結下了深厚情誼。
黨為人民謀福利,人民永遠跟黨走。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革命戰爭年代,“跟我上”和“給我上”,兩句話標注了人心向背。黨員干部隻有矢志“為老百姓辦事,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才能贏得群眾真誠的信任和擁護﹔隻有沖鋒在前作出好樣子,才能凝聚起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
說是變化,其實也是回歸。從“那個時代最富有吸引力的革命者”,到“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再到“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百年大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我是離開最晚的那一個,我是開工最早的那一個,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個,我是堅守到最后的那一個,我是行動最快的那一個,我是牽挂大家最多的那一個……”搞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本色。
一名黨員干部的分量,要在老百姓心裡的秤上稱。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13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