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民間藝術需要當代表達(金台隨筆)

李 夢
2024年11月05日05: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黃風嶺,八百裡,曾是關外富饒地……”隨著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火遍全球,游戲中隱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彩蛋”也被逐一揭開。除了帶火山西隰縣小西天等景區,游戲中巧妙融入的陝北說書也迅速走紅網絡,甚至收獲了大量海外粉絲。“漫天黃沙的背景,再配上陝北說書,太有感覺了”“好聽,讓人意猶未盡”……借助游戲這一新載體,扎根鄉土的民間藝術煥發出全新生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對延續歷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民間藝術何以是寶?它們集中承載著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時代變遷,往往濃縮著鄉土中國的厚重底蘊。就拿陝北說書來說,它扎根於遼闊而粗獷的黃土高原,由藝人代代相傳。藝人們手抱三弦、腳綁甩板,游走於山鄉大地,用蒼涼悠遠的唱腔為民眾演繹故事裡的喜怒哀樂。在歷史演變中,他們的唱念兼收地方戲曲、民歌旋律,凝聚成豐富多彩的“九腔十八調”。

  民間藝術煥新彩,前提是傳承。《黑神話:悟空》中陝北說書的彈奏表演者熊竹英,過去在街頭演出、磨煉技藝之余,還要種地放羊。是對說書的痴迷,支撐他堅持了32年。這樣的堅守,在民間藝術的傳承中並不鮮見。由於口頭流傳、經驗傳承的特點,以及相對小眾的市場,民間藝術的傳承往往面臨更大的挑戰。夯實民間藝術活態傳承的基礎,除了要在發掘、培養優秀民間藝術傳承人上持續發力,也呼喚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產品不斷涌現,在增強民間藝術吸引力和傳播力的同時,帶動提升民間藝術“守藝人”的收入水平。

  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產品,必然是貼近生活、服務人民的。把民間藝術的瑰寶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關鍵在於讓民間藝術更好走進現代生活,走進當代人的心。90后“嗩吶博士”劉雯雯跟隨中國交響樂團到法國巡演,吹奏的《百鳥朝鳳》驚艷四座、贏得滿堂彩。天津楊柳青畫社啟動“老版復生”項目,推出更符合現代審美的作品和文創產品,讓消費者體驗到“老藝新傳”的獨特魅力。動畫電影《雄獅少年》將少年之燃、國潮之炫、鄉土之美融為一體,引發許多年輕觀眾對廣東醒獅的強烈興趣。實踐証明,民間藝術隻有與現代生活有機融合,才能更好地傳下去。不論是借助科技的力量放大自身魅力,還是充分利用短視頻平台擴大受眾群體,抑或是不斷進行創意研發、工藝改良、流程再造,當民間藝術在向現代生活的“關鍵一躍”中被更多人看見和熱愛,其傳承發展就能收獲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

  我國有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3.8萬多個鄉級行政區,很多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年畫、剪紙、皮影戲、說書、山歌、地方戲……這些民間藝術之所以能夠引發審美的共振、情感的共鳴,既離不開貼近當下的表現形式,更在於原汁原味的民間特色、民間韻味。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時尚、鄉土與流行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關鍵在於找准連接點,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守護好民間藝術原真性、傳承好民間藝術文化基因的基礎上,賦予其當代表達和時代生命力,能夠為我們提供更為豐厚的文化滋養。

  在漫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中,璀璨的民間藝術從未停止向前流動,也從未停止滋養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當它們帶著過去的故事,汩汩流淌進當下的生活,並與現代科技交織碰撞出炫目的水花時,不妨多花些時間駐足欣賞,從中品悟歷史的回響,汲取接續前行的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05日 05 版)

(責編:牛鏞、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