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樂於和群眾打交道(思想縱橫)

王志立
2024年10月23日06: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當前,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群眾觀念不斷強化,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分析了一些干部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方面存在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有的不願和群眾打交道,怕同群眾接觸惹事上身、怕跟群眾交流脫不開身、怕為群眾辦事麻煩纏身”。領導干部要想更好聯系服務群眾、宣傳教育群眾、組織凝聚群眾,首先要樂於和群眾打交道。

  樂於和群眾打交道,關鍵在於一個“樂”字。自覺主動走到群眾中間,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這些都是樂於和群眾打交道的表現。樂於和群眾打交道的干部,會覺得跟群眾貼得越近,內心就越充盈踏實,工作起來就越得心應手。而與“樂”不同的則是“怕”。現實中,有的干部害怕和群眾打交道,怕惹事上身、脫不開身、麻煩纏身。害怕和群眾打交道,就容易產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比如,調研時“坐著小車轉一轉,隔著玻璃看一看”,不敢真正深入群眾﹔端起“官架子”,居高臨下、頤指氣使。不願和群眾打交道,害怕走到群眾中去,有群眾工作能力不足等原因,但究其根本是宗旨意識、群眾觀念淡薄,對群眾缺乏感情。心系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基層很多問題的出現,都與一些干部躲著群眾、不願和群眾打交道有關。隻有樂於和群眾打交道,才能把群眾工作做扎實做出成效。

  思想是行動的“總開關”。是不是樂於和群眾打交道,取決於能否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產黨的干部要堅持當‘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當成老百姓,不要做官當老爺”。楊善洲在任職雲南保山地委書記期間,幾十年如一日,走遍村庄、踏遍山梁,和群眾一起勞動,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草帽書記”。“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當官一場手空空,退休又鑽山溝溝”,至今當地的人們還常唱起這首歌謠來懷念他。領導干部無論身處什麼崗位,都要把自己當成群眾的一員,把群眾當作親人,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真心實意關心群眾。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自然就不會把和群眾打交道當成麻煩、包袱,就能夠跟群眾打好交道、打成一片。

  當前,群眾訴求更加多樣,群眾工作對象更加多元,群眾工作環境更加復雜。不可否認,群眾工作中的有些問題解決起來確實比較繁瑣、比較棘手,但這並不能成為領導干部躲著、拖著、不敢與群眾打交道的理由。躲著、拖著,隻會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共產黨人就是要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的,就是要在解決群眾的問題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利益的,這是領導干部應有的擔當。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時就常常把桌子往大街上一擺,坐在那裡聽取群眾意見,解決了很多上訪問題,也真實了解了民情民意。矛盾問題越是復雜棘手,領導干部越要挺身而出,要敢於為解決群眾的問題動真碰硬,出實招、求實效,為群眾排憂解難。是不是真心用心為群眾辦事,群眾能夠感受得到。那些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領導干部,自然會贏得群眾的認可和尊敬。

  練就過硬的群眾工作本領,才能增強樂於和群眾打交道的底氣。群眾工作本領不是生來就有的,也不會隨著年齡、職務的增長自然增強,它來自聯系服務群眾的實踐。從這個意義上說,隻有在與群眾經常打交道中才能學會如何與群眾打交道。領導干部要常下基層、常到一線,既要增強與群眾共情的能力,善於用家常話交流,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感受群眾的喜怒哀樂,成為群眾傾吐心聲的“知心人”﹔也要增強與群眾共事的能力,帶領群眾一起苦干實干,增進民生福祉,成為群眾奔向美好生活的“領路人”。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23日 13 版)

(責編:楊光宇、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