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服務應跟上“博物館熱”(人民時評)
今年暑期,博物館游持續升溫。人們走進博物館,不僅滿足於“到此一游”,還想更好地感受歷史文化魅力,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在博物館館方講解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一些觀眾選擇購買非館方講解服務。“2小時收費2680元”“預約講解服務被無故取消”“霸著中心展櫃,還聲音特別大”……由於講解不專業、價格參差不齊、缺乏監管等原因,相關講解服務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參觀體驗,也干擾了正常參觀秩序,頻頻被觀眾投訴、詬病。
講解,是連接博物館與觀眾的一道橋梁。好的講解,既能有效傳播知識,又能給觀眾留下想象空間。如何解決相關問題,推動博物館講解服務高質量發展?從根本上看,還是要著眼於滿足觀眾的多樣化、精細化需求,努力提高服務品質。
推動博物館講解“提檔升級”。在准確和生動之間找尋平衡,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文物知識,是講解員的必修課。各大博物館應加強講解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培訓、比賽等形式,提升講解員講解水平,助力涌現更多“有趣又有料”的金牌講解員。此外,也可進一步拓展講解形式。比如,吉林市博物館推出專家和研究人員特色講解服務,請專業人員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洛陽博物館擴充志願講解服務團隊,讓講解員身著漢服和觀眾互動。
社會力量的加入,有利於解決講解人員不足的問題。近年來,國家文物局發布《關於進一步提升博物館講解服務工作水平的指導意見》《關於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館開放服務工作的通知》等,倡導各地進一步提升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探索講解服務的創新實踐。故宮博物院引進第三方社會力量,從講解資質認定與管理上對非館方講解進行監管。南京博物院讓導游“變身”講解員,助力旅行社和文博場館“牽手”,為觀眾提供可選擇的講解服務。實踐表明,因地制宜、勇於創新,就能不斷提升講解服務質量。
還應強化監管,建立完善“黑名單”“白名單”等信用機制,有效規范非館方講解服務。一些博物館探索申請備案、培訓考核、持証上崗等機制,將信用良好的社會講解個人或團體列入“白名單”管理,同時將歪曲史實、擾亂秩序的行為主體列入“黑名單”,收效良好。加強引導和規范,讓更多懂歷史、講歷史的人加入講解隊伍,能夠更好滿足觀眾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
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也為博物館講解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掃一掃二維碼,就可獲取展品的具體信息﹔借助人體感應播放器,觀眾在靠近展品時就能聽到介紹﹔數字講解員、人工智能講解,讓觀眾得以更直觀、立體地一窺文物的風採……瞄准前沿,創新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著力優化講解服務供給,才能為觀眾創造更優質的觀展體驗。
講解,是博物館的一扇窗口。多管齊下,凝聚合力,進一步規范服務標准、提升供給質量,博物館講解定能在良性軌道上穩步發展,造福廣大觀眾。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9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